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望天门山第一学时》

《《望天门山第一学时》》内容:

共1课时

望天门山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诗的生字新词,了解诗的大意。

2.能够真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本诗,掌握真确的节奏。

3.学会叠读,掌握简单的音律。

4.创试简单的形体语言表演本诗。

5.能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

2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45人,优差分化比较大,朗读、写话、背诵等基本功都比较扎实,但课堂气氛比较死板,发言不是很积极。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第一首《望天门山》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第一首《望天门山》

出示诗人旧作,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静夜思》,师导:大家会读么?生读。师质疑: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生说出李白)

简介李白。(课件出示李白画像及简介)

今天再来学习他写的另一首诗《望天门山》。

生齐读课题,师板书并揭题。

(1)、天门山。

(2)、望:远远的看。

(3)、板画天门山,让学生想象天门山的气势(高、险峻、大、雄伟……)

(4)、课件出示天门山的实景。(让学生再次感受天门山的气势是何等高大。壮美。险峻)

二.读诗悟境,了解诗意。

1.出示《望天门山》

2.齐读,找出生字新词。

3.出示生字:断、楚、孤、帆。

(1)读准字音,师纠错。

(2)师强调易出错的地方。

4,教师范读,学生划出节奏。

集体读、自由读、个别读、叠读灵活展开。(将天门山的险峻气势读出来,长江的汹涌澎湃的气势也读出来)

疏通文意。

展示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抓住重点词——中断、开进行引导,让学生体会出天门山的险要、雄伟的气势和长江洪流的湍急与一泻千里的威力。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着重强调“回”,将长江水流至天门山被阻挡而拐弯回转的意境表述出来了。出示“碧”所展现的一幅传神画面。让学生体会诗人见到如此美轮美奂的佳境,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浅层次了解诗人内心的兴奋、激动……)

展示三四句。从“相对出”“日边来”等景象中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a.相对:面对面。(在诗人眼中东西两山就是迎客的灵山)

b.日边来,将画面从静转向动,更将诗人行船的感受抒发了出来。

c.孤:单。帆:船。

三.再读再悟,创试表演。

1.放声再读,悟情悟境。

2.教师示范,边读边演,加上形体语言,演义本诗。

3.师生共同“舞之”,将“中断”、“开”、“流”、“回”、“相对出”、“日边来”等词用手势语言简单表演出来。(本活动有一定的灵活性,师可灵活应急处理)

四.欣赏本诗演唱,轻松结束本课。

1.师导:如今,到天门山游玩的人络绎不绝,有许多郊游的小伙伴到了这儿就愉快的唱起了这首歌《望天门山》

2.播放歌曲。

3.希望孩子们也去天门山领略一下它的风姿,感受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下课。

附: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望:远远的看

壮美秀丽   如在画中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望天门山第一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望天门山第一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望天门山第一学时》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望天门山第一学时》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