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15 玩出了名堂第一学时》

《《15 玩出了名堂第一学时》》内容:

共1课时

15 玩出了名堂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个词语。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3.情感目标  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2学情分析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试想:都是八九岁的年龄的孩子谁不喜欢玩呢?玩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玩的形式丰富多样。我想孩子们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会很感兴趣的.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并能够运用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在学文前,学生可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把课文读通顺。能在玩中出名堂,并不是很简单。教学中,要注意让孩子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从中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从而击破教学难点。三年级孩子对课文内容不能很好的把握,我觉得也得教孩子一些方法。比如注重孩子收集信息能力的培养。比如,读了课文你能获得那些信息?

3重点难点

让学生知道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了启发。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活动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畅谈对玩的认识,是结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开展的,这个自然段带有议论色彩,并且是课文的总括。在此,由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玩耍与发明创造是有联系的。)

活动2【讲授】玩出了名堂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1)什么是“名堂”?

 (2)谁玩出了名堂?

 (3)他玩的是什么?

 (4)他玩出什么名堂?

(设计意图:从题目展开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初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3)画出自然段。

(4)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2.学生自主读书。

 3.检查自学。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2)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3)解决之前的提问。

4.学生欣赏图片。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1.学习第1自然段。议一议,玩耍通常被看做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对这样的说法你是怎样认为的?

2.分读2~5自然段,思考:列文虎克玩的过程中一步步的想法和收获。

3.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最后一自然段吗?

4.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列文虎克是怎样一个人?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列文虎克的玩不是简简单单的玩,而是很用心、很仔细的玩。)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1.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3.当堂展评。

 五、课后活动

1.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2.写一写,自己玩中的乐趣与收获。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15 玩出了名堂第一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15 玩出了名堂第一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22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15 玩出了名堂第一学时》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15 玩出了名堂第一学时》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