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11 秋天的雨第二学时》

《《11 秋天的雨第二学时》》内容:

共2课时

11 秋天的雨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会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感悟: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3.会表达:大胆、有个性地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年龄段处于八岁左右,经过前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同时,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赖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他们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注意力容易集中,也容易分散,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阅读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方法和速度,但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够,城里孩子对秋天原野的直观感受不如农村孩子,所以本课我仍然采用直观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重点难点

1.会感悟: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2.会表达:大胆、有个性地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1、秋天的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临沧市云县爱华完小 李文秀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文章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的抒发感情,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年龄段处于八岁左右,经过前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同时,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赖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他们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注意力容易集中,也容易分散,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阅读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方法和速度,但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够,城里孩子对秋天原野的直观感受不如农村孩子,所以本课我仍然采用直观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学习目标】

1.会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感悟: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3.会表达:大胆、有个性地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学习重点、难点】

1.会感悟: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2.会表达:大胆、有个性地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学法指导】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复印当堂检测内容,出示学习目标。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会认: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我会读:读正确、读流利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关于秋天的词语,你能说说吗?

2.师:是呀,关于秋天的词语还有很多很多,秋天的确是个美丽的季节。

3.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伴着秋天的雨,共同去领略秋天的美丽。(出示课件)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2.把生字词语圈出来多读几遍。

3.自学生字,做到读准音,记准形,会扩词。

(二)、合作探究(四人为一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

(1)、在小组内把词语读一读,读出词味。

(2)、组内交流“我会写”的生字,参看方格中的范字动手写一写,做到写正确、写美观。

(采取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等形式学习生字。)

(3)、我会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交流展示

1、把会认的生字词读一读,并交流识字小窍门。

2、展示会写的字的易错点。

(重点教学:“爽”“杨”“紧”) 学生自行分析读音、字形,理解意思。

3、小组开火车展示感情朗读课文。

4.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秋天的雨轻轻地下起来了,文中把秋天的雨比作什么?秋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带着感情齐读第一自然段)。

5.再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秋天的雨把什么颜色给了谁?”。找一找:第2自然段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三、课堂小结

四、当堂检测

我会连

钥匙   喇叭 衔着 衣裳

yī  shang   yào  shi   lǎ  ba xián  zhe

板书设计

11. 秋天的雨  

 新字我会认 : 钥  匙  趁  柿  菠  喇 衔 裳  

 难字我会写:   扇  邮  爽  柿  粮 紧 菠  杨

4.2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会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感悟: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3.会表达:大胆、有个性地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1、秋天的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临沧市云县爱华完小 李文秀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文章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的抒发感情,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年龄段处于八岁左右,经过前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也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同时,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依赖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他们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注意力容易集中,也容易分散,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阅读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方法和速度,但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够,城里孩子对秋天原野的直观感受不如农村孩子,所以本课我仍然采用直观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学习目标】

1.会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感悟: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3.会表达:大胆、有个性地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学习重点、难点】

1.会感悟: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2.会表达:大胆、有个性地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学法指导】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复印当堂检测内容,出示学习目标。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感悟: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3、会表达:大胆、有个性地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轻松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些美丽的风景,想去吗?那我们就出发吧!欣赏图片(课件出示秋景视频)。情景模式:说一说:刚才我们游览的是哪个季节?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听一听: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借助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深情的话语,把学生带到了急切欣赏“秋天的雨”的情绪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这么迷人的季节,你觉得是谁把它送到我们的身边的?确实是这清凉的秋雨把这么美丽的秋天送到我们身边的。(课件出示秋雨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果实累累的秋天,去和秋雨这位神奇的魔术师进行一次亲密地接触吧!

[设计意图]紧扣课题,谈话引入渲染气氛,在学生的情感世界与文旨主旨之间搭建一座共鸣的桥梁。

3.板书课题。(课件出示课题)

4.朗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小黑板出示)

师: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生读)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检查读词。(课件出示)

(1)开火车读。

(2)教学生字“爽”。

2.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课件出示)

(1)自由朗读。

(2)汇报交流。

3.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秋天的雨轻轻地下起来了,文中把秋天的雨比作什么?秋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带着感情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珍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四、合作探究

1.师引: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轻轻地开启了秋天的大门,走进秋天这扇大门,秋天以哪些最美的身姿迎候着我们。请同学们看清屏幕上的学习要求(课件出示):

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边读边用“﹏”画出:“秋天的雨把什么颜色给了谁?”

(2)用“——”画出第2自然段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2.小组内说说你都画了哪些内容?(小组合作)

3.交流汇报。

过渡:阅读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的成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师:谁来扮演这秋天的雨,说说你把这些颜色分给了谁?(生扮演说:“我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过渡:你可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小天使,让我们跟随小天使的脚步,继续分享一下你们找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下列句子:(顺序以学生汇报的为准)

(1)教学写银杏树的句子

(2)教学写枫树的句子

(3)教学写田野、果园、菊花仙子的句子

(4)回读全段

师:(出示秋景图)秋天多美啊!看着这么多的颜色你想到了哪个词?书中用的是哪个词?(在文中画出来)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用“五彩缤纷”说一句话。

4.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你们说得可真动听,在你们的描述下秋天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了。秋天的雨,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生答---指名读----学生点评)

5.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秋天的雨还为我们做了什么事情?(分角色表演读)

6.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在秋雨的引领下我们领略了秋天的风韵,它带给我们的是丰收的快乐和美的享受。让我们深情地说:(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齐读。

[设计意图]在倾听与交流中丰实学生的内心体验和阅读收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最关注的问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我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品读课文,读中感悟,理解体验,达成了“语言文字的感悟”。

五、课堂小结、谈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文笔,感受了秋雨的神奇和美妙,走进秋天这扇大门,你收获了什么?

六、当堂检测

  巧手填一填:

(    )的银杏树 (    )的枫树    (  )的田野

(  )的橘子   (    )的菊花

七、作业布置

同学们,秋天的美景数不尽,道不完,再过几天我们即将走进金色的秋天。课后走进作业小超市选择你感兴趣的任务完成:(课件出示作业超市)

[设计意图:把语文实践拓展延伸到课外,课内外相结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八、板书设计

11   秋天的雨

  颜色

  五彩缤纷

  气味

  好闻

  信息

  冬天将来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11 秋天的雨第二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11 秋天的雨第二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15 玩出了名堂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11 秋天的雨第二学时》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11 秋天的雨第二学时》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

《11 秋天的雨第二学时》相关资源

《27 陶罐和铁罐第一学时》
大小:
《29 掌声第一学时》
大小:
《11 秋天的雨第一学时》
大小:
《29 掌声第一学时》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