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金色的草地第二学时》
《《2 金色的草地第二学时》》内容:
共2课时
2 金色的草地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2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 、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植物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他们观察的能力有待加强,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待改进。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处于形象思维阶段。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钓、拢等,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大自然带来的快乐;
学时重点1 、认识、会写钓、拢等生字;
2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时难点会写钓、拢等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金色的草地》第一学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见过草地吗?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呢?(指名回答) 2、PPT出示草地图片,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地?(美丽、广阔、碧绿、平坦……) 3、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生齐读课题,想象一下“金色的草地”是怎么样?二、议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能解决的,让学生进行回答,不能解决的,留在学习课文时解决)
三、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分成四人一小组,选好组长。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PPT出示)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读课文,根据拼音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通,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二读:轮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轮流读课文,读通课文,互相正音;三读:疑读。小声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 2、在组长地带领下自学课文。(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PPT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 (1)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形、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指名朗读,结合重点指导; 钓(diào ) 拢(lǒng),翘舌音 察(chá) 掌(zhǎng) 多音字 假(jiǎ)(jià), 朝(cháo)(zhāo) ‚指导难写的字: “钓” 区分 “钩”, “耍”区分“要”,“绒”右边区分“戒”,指导书写; “拢”右窄右宽,不要忘记一撇,学生书写 ; ƒ区分难写字“瓣”与“辩”、 “辨” 、“辫”(口诀:中间有瓜开花瓣,中间有言来争辩,中间点撇来分辨,中间丝线扎小辫。) ④分析“察”的字形,特别注意中间部分。 (2)在自学生字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3)交流你理解的词语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合拢”等词语,可以用配手势等方法; 4、 指名分节读课文(同时注音正音); 5、检查学生搜集到的蒲公英的资料,先让学生说一说,在对照课文中的描写和课文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6、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PPT出示蒲公英的资料简介)。 7、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 (1)内容:一是“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将蒲公英的绒毛互相吹到对方脸上玩耍;二是“我们”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和变颜色的原因,这给“我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2)培养学生质疑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亦可抓住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有的放矢; 四、课堂小结 这片草地可真是与众不同啊!实在是惹人喜欢、惹人爱!那么,为什么它会有不同的颜色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回家自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草地变色原因的句子画出来。 五、作业 :(1)抄词 (2)多音字组词 (3) 熟读课文板书: 金色的草地
钓 耍 绒 瓣 察 拢反思: 《金色的草地》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课文。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还是将目标落实在生字词,让学生从整体去感悟课文内容。 为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我让学生说说他们见过的草地是什么样的,从而让学生产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当问到看到“金色的草地”这个题目会想知道什么时,学生自然而然会有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疑问。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能力,我先出示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按照步骤完成任务,接着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加以巩固。在指导学习生字新词时,我着重对几个易混淆的生字进行比较区别,例如:“钓”字和“钩”很相似,学生不容易区别,我让学生找出这两个字的不同之处加以区别,另外通过物体进行联想,鱼钩是弯的,“钩”字内有弯曲的部分,以此来记住这是“钩”字。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个男生在玩自己的笔和改正纸,于是我点了这位同学来认读生字,当读到“玩耍”这个词语时,我顺势提到他刚在一旁玩耍,告诫学生上课要认真,而学生也就能够词语的意思。另外,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一本正经”、“引人注目”,仅仅通过词语解释,学生仍然无法恰当地运用,于是,我让学生找到这两个成语出现在课文的句子,通过句子情境的理解,学生能够正确地利用这两个成语造句。4.2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感受童年乐趣;
2、明白草地变色的原因;
3、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和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学时重点明白草地变色的原因,感受童年乐趣;
学时难点感受童年乐趣;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金色的草地》第二学时教材理解: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接着写了“我”(哥哥)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这也是学习本篇课文的难点所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大家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接下来请看黑板,咱们来做个游戏,我来读词语,请同学上台来摘有这个词语的蒲公英,如果你能将你摘到的词语带读两遍,老师就把这朵蒲公英花送给你,好不好?
玩耍、假装、绒毛、观察、花瓣、有趣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生字词掌握得很好,接下来我们齐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讲了“我”在金色的草地上的哪两件事呢?(把大概内容说到就好)
“我”在草地上和弟弟玩耍,相互吹蒲公英的绒毛。
“我”发现草地会变颜色,还知道了变化的原因。
板书: 玩耍 蒲公英 发现
【设计意图:齐读课文,不仅让学生回忆了课文内容,也能对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感受草地之美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这片“金色的草地”,跟着作者去感受金色的草地。轻声朗读第一自然段,你认为这一段写出了草地有什么特点?从哪可以看出来?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1、生反馈,我认为草地很大,因为这里说“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草地很大呢?(一大片 )
(2)那么一大片草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么一大片草地就在眼前,你想象中的草地是怎么样的呢?(翠绿、广阔,无边无垠等)
2、生反馈,我认为草地上蒲公英很多,因为“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草地上蒲公英很多呢?(长满了)
(2)“草地上长了蒲公英”和“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效果有什么不一样?(“满”字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朵蒲公英花开不能使草地变色,只有长满了蒲公英,草地才能变成金色)
3、正是因为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才会有“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正是因为这儿有“一大片草地”, 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儿就仿佛成了( 金色的海洋……)
4、这么美的景色让咱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感受到草地的美,最后提高朗读来体现,真正做到“理解源于文本”。】
三:感受草地之趣
过渡:在这么美的草地上,我们一起看看兄弟俩在玩什么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1)兄弟俩在玩什么?(2)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很好玩呢?理由是什么?
1、反馈:兄弟俩互相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
2、生读句子“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
师点拨:
(1)这句写哥哥的表情的是什么词?(一本正经)
(2)“一本正经”是什么意思?(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3)“装着一本正经”呢?(就是想跟别人开玩笑却又装着很严肃的样子。)
(4)哥哥“装着一本正经”想要干什么呢?(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弟弟的脸上)
(5)弟弟会被吹到一脸的绒毛,那多好玩呀,哥哥为什么要那么严肃、一本正经呢?(担心弟弟警惕,就吹不到弟弟的脸上了)
(6)那就直接说哥哥一本正经的喊弟弟呀,“装着”让我们知道当时哥哥是真的庄重严肃吗?告诉我们哥哥当时是什么样的呢?(想笑又忍着不笑)
(7)你觉得哥哥当时是怎么想的?(要是弟弟脸上都是绒毛,那样子多好玩呀,不能被他知道我要向他吹绒毛,要先想办法把他“骗”过来)
师:来咱们的男生读一读感受一下哥哥的心情
(8)男生心领神会了,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生:有一次我刚进班上,我发现我同桌蹲在桌子旁边想吓我,其实我早就看到他了,我还故意装着什么都没看到,等我到他身边的时候,突然大叫一声,他反而被我吓得大叫起来。
(9)你们看,课文中的哥哥也和你们一样有着孩子特有的调皮,他就是想戏弄下弟弟,那咱们再一起读读哥哥的句子。
【设计意图:理解词语的意思、构思当时的场景、揣摩人物的想法、联想生活的场景,老师一步步带领学生从文本中理解作者的心情,达到读者与作者的共鸣】
3、生读句子“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师点拨:
(1)弟弟也很有意思,哪个词语你觉得有意思?(假装打哈欠)
(2)为什么弟弟要假装打哈欠?(引导:弟弟也想戏弄哥哥,又不能让哥哥先发现,这就是兄弟俩之间玩耍的乐趣)
(3)像弟弟这样的快乐,谁有过类似的经历呢?
生:我跟我姐姐就玩过,有一次我们在追人玩,姐姐挠了我痒痒就跑了,我追不到她,就在她挠我痒痒的时候,装着很痛很痛,姐姐过来看的时候我就挠她痒痒。
4、你看,这就是孩子们嬉戏的快乐,接下来请你们同桌之间为一组,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演一演,待会请小组同学上来表演读,让我们也来感受他们的快乐,开始吧!
我看你们读的时候,脸上都带着笑容,说明你们都很开心,谁能到前面来给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老师评价表演
【设计意图: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课文内容加深印象,而且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更能体会人物心情,加深对文本地理解,从而轻松突破本课难点。】
5、蒲公英的绒毛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所以“我和弟弟常常在上面玩耍。”对比“我和弟弟在上面玩耍。”你有什么发现?“常常”说明了什么?(引导:在草地上很好玩)
草地上吸引他们的是什么呢?(蒲公英)
6、所以作者说:出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引人注目是什么意思呢?(吸引人的注意力)
并不引人注目呢?(不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为什么蒲公英难以吸引人的注意力呢?(小、没有其他的花艳丽等)
【设计意图:强调蒲公英的“不引人注目”既成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继而主动去寻找哥哥的“发现”,又为下文“仔细观察”地理解做铺垫。】
四:探究“变色之谜”
过渡:尽管蒲公英很小,但是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所以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成功地引起了哥哥的注意,才有了后面的新发现,四人一小组朗读第三自然段,交流完成表格,讨论:这一段中哥哥“发现”了什么?
1、出示表格
第一次发现
草地的颜色
早晨
中午
傍晚
第二次发现、探究
蒲公英的颜色 草地的颜色
花朵张开
花朵合拢
【设计意图:合作的读书方式,照顾了不同阅读发展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读课文完成表格,既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也是检查阅读成效的方法,而且通过思考,学生能尽快熟悉文本,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反馈(2次)
2、师引导:
第一次发现了:
屏幕出示:“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
(1)我发现早晨草地是__________,中午是___________,到了傍晚的时候,又变成了_____________。
(2)师:这是说哥哥发现了?(草地的颜色变化)
(3)他以前以为草地是什么颜色的?(金色)
从哪句话看得出来?(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这是他的新发现呢?(并)
当时的“我”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惊奇、惊讶、不解)
能把作者这种惊讶的心情读出来吗?(生练习,再点名读,最后齐读)
(4)师:现在我把这段话打乱了,你还能排一排吗?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生:②③①
师:你为什么这么排,而且一下子就排好了,有什么小窍门吗?
生说方法
师:这段话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所以啊,我们写话的时候,也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顺序。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为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地培养服务,所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渗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3、师引导:
第二次发现了草地会变色的原因,
屏幕出示:“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你觉得哥哥是什么时候在草地上?(傍晚回家时)
(2)咱们前面说了,蒲公英很小,要仔细观察,他能高高站着吗?(不能)
就得(蹲下来)
蹲下来仔细观察发现了?(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而哥哥之前就发现傍晚时草地的颜色是(绿色)
他将这些看到的现象进行了思考,得出了一个结论:(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3)这仅仅是傍晚,那中午他看到的金色的草地是什么原因呢?他进行了探究,认为是(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4)哦,一切的谜都解开了,哥哥解开了什么谜?(草地变色的原因)
4、指导朗读
他知道了,(屏幕出示: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设计意图:老师要做引导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循循善诱,从表面的文字“发现”体会到作者的“思考、探索”,从而突破本课重点。】
师: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手掌,请大家伸出小手,用我们的手加上动作来感受一下。
师读:原来,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出示“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 动作慢一点读一读? 手放低些读一读? 女生齐读。
出示“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男生接着读 请1生带着动作读一读。
师:那是花朵合拢时,蒲公英花变成绿色的吗? 花朵合拢时,草地显现出自己本来的颜色,所以草地就又是绿色的(出示两张图片)
谁愿意带上动作,将两种状态合起来读一读。一朵蒲公英张开,能让草地成为金色的吗? 那第二朵谁来开?第三朵, 让我们所有的花朵都开起来吧,一起读——
5、草地会变颜色,都是因为草地上有(蒲公英),大自然真是奇妙,那我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这个秘密的呢?(仔细观察,思考)
正是作者对无意中发现的现象进行了仔细观察、思考,才发现了蒲公英变色的秘密,他靠自己发现了这个草地和蒲公英的秘密,别人都不知道,小作者心情会怎么样?(自豪、激动、开心)这是他探索发现的喜悦呀!
咱们带着这种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地朗读,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了解。】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升华主题
过渡:蒲公英的绒毛给我们带来玩耍的快乐,蒲公英的花瓣给我们带来探索发现的乐趣,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蒲公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1、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可爱”一般用来说什么?(动物、人)这里连续用了两个感叹号,这两句话应该怎样读?学生练读,指生读。
2、“他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怎么理解?(指生回答: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3、作者把蒲公英当人来写了,这种写作方法叫拟人。既写了蒲公英的花开、花合与人的起居或昼夜的变换相似或相关,又抒发了“我”对蒲公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谁能读出这种感情?(指生读第四自然段)
4、其实花草树木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就像我们的伙伴,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板书:爱护自然)
5、我们来看课题:金色的草地,作者为什么以金色的草地为题?(蒲公英多;这片草地给作者的童年带来无限的快乐;)
六、感情朗读
小兄弟俩在草地上很快乐,这节课你们快乐吗?咱们一起快乐地读课文吧!
七、作业:
仔细观察植身边的一种小花,把你的发现写在日记里。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热 玩耍 发现 仔
爱 快乐 细
大 观
自 绒毛 花瓣 察
然 蒲公英
教学体会:
本次设计抓住“草地之美、草地之趣(玩耍之趣、发现之趣)”为线索,每次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找课文中觉得有趣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体会作者的感受来感悟文本,教师适当点拨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从而指导朗读。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2 金色的草地第二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2 金色的草地第二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7 奇怪的大石头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 科目: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