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17 孔子拜师第一学时》

《《17 孔子拜师第一学时》》内容:

共1课时

17 孔子拜师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学习“兼、仆、纳、丘、毫、授、佩”七个生字,能正确理解积累“远近闻名”“学问渊博”“学无止境”“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六个词语。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想象及补充材料的学习,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谦虚好学、求知若渴的品质。

2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也印发一些孔子的语录给学生背背,搜集一些孔子的故事给学生传阅。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班上寻找谦虚好学、彬彬有礼的同学,以他们的事例说说对课文的理解。

 3、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说说自己学了本课后的感受。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感悟孔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孔子的品行

课前谈话:

  师: 亲爱的孩子们,又见到老师了,高不高兴?反正老师又见到你们是非常高兴的。所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猜猜里面会是什么?

生猜。

师:列宁说过“书籍是最大的力量”,今天我要把这最大的力量送给你们。拿出《论语》。知道《论语》这本书记录了谁的言行吗?

预设1:知道——大家不错啊,都知道《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一本书。

预设2:不知道——看来大家今天是和这本书第一次见面,没关系,让我来告诉你们,这本《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论的一本书。

(课件出示孔子画像)他就是孔子(板书),注意“子”在这里念第三声,“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男人的尊称,一起尊敬地来叫叫孔子。

关于孔子,你们知道些什么?相信资料袋中的知识会让你收获不少。打开课本69页自由地读一读。(出示资料袋)

师:读完资料袋,你一定对孔子有了更多的了解,谁愿意来说说?

评价:你看得很真仔细,了解得真多。你能从这一大段文字中读出主要的内容,很了不起。

当学生说到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时渗透:是啊,孔子很受后人广泛的尊敬,每年9月28日是孔子的生日,每年这一天,全国甚至世界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祭孔仪式。

(课件播放孔子文化节图片)

一、揭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年轻时的一个故事。(补全课题)“拜”字很容易写错,可以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左边的第一笔是撇,右边有四横。(课件出示题目)

2、一起读课题,注意不要拖长音。

二、初读课文、正音感知:

1、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得更准,句子读得更通。读完后,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自由读吧!(生读师巡视)

2、读词正音:

看大家一遍又一遍认真地读着课文,相信这些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了(出示课件词语)

我会读:

孔丘   仲尼 老聃

 曲阜   洛阳 

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随时请教  不离左右  知识渊博  毫无保留

(1)孔丘   仲尼 老聃

谁领大家读第一行?(指生领读正音)全对了,真能干,发现什么?

随机:对,孔丘、仲尼、老聃都是人名。

孔丘就是——(孔子),对,孔子名丘,叫孔丘(板书:孔丘);

仲尼是谁?——(孔子),也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板书:仲尼);

古人有名,有字,称呼自己用名,别人称呼自己用字,都是为了表示谦虚和礼貌。称呼起来,很有讲究,同学们读课文的时候可要注意。

来,现在让我们带着崇敬尊称一下——(齐称:孔子)真好,第三声没有忘记。孔丘仲尼

那“老聃”呢?对,就是大思想家老子(课件5出示老子画像、老子、老聃),也来尊称一声——(老子),老聃。

(2)曲阜   洛阳 

师:第二行,谁来?这个“曲”字是多音字,念第一声,再来读读。这是两个地名,在中国地图上,这儿就是山东曲阜,这儿是河南洛阳。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洛阳是老子的故乡。(课件出示地图)

(3) 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随时请教  不离左右 毫无保留 知识渊博

师:第三行和第四行,能读吗?自己先读一读,(指生领读正音)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那知识渊博就是指?

发现什么?(四字词语)读课文时,我们要关注这些词,并注意积累在心。

3、感知:

师:课文讲了孔子的什么事情?

生:交流。回答

  如果学生有困难就出示孔子(什么时候)(为什么)拜(谁为)师。(出示课件)

评价:我们通过拓展课题的方法将文章主要内容说得完整而有条理,这个方法不错,以后我们可以尝试着使用。

师:孔子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我们其他同学也可以和同桌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理清文章顺序:

课文就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那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请你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在写什么,想完后,看着大屏幕来作出选择。课件出示:结合课文内容,想想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请选择:

(1)   为什么拜——怎么拜——结果

(2)   结果——为什么拜——怎么样

师:想好了吗?请选择。

师:你们都认为课文是按照为什么拜,怎么拜,结果这样的写作顺序来写的是吗?好,那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答案对还是不对?

三、精读课文。

(一)感悟孔子的谦虚好学。(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1、请其他同学边听想第一自然段在写什么?抽生读。师:你读得不错,那谁能来告诉我们第一自然段主要在说什么吗?(师引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师:正是告诉我们孔子拜师的原因,你是从这段中哪句话看出来的?你读给大家听听。(他总觉……老子为师)抽生1后,课件出示句子:他总觉得自己……老子为师。

师:我听出来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谁也愿意再读读,告诉我们老子拜师的原因?(谁能更清楚地告诉大家孔子为什么要拜师。抽生2)

 

师:是啊,他觉得自己的知识(一起说)——生接:不够渊博

师:我很想知道当时孔子的知识到底渊博不渊博呢?请你再细细读读这段话,谁来告诉我?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生答,师评:我发现咱们班的孩子真会学习。那这句话在告诉我们什么?谁再读读。我听出来了,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你知道什么是远近闻名吗?远近闻名,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来表达这个意思?(闻名中外名扬天下声明远播)你看,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换词法来理解词语。(板书:换词法)

师: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我这里有一段资料请你们读读,相信你们对年轻时的孔子会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课件出示补充资料:24岁时,创办中国第一所私人学校,许多学生慕名而来; 29岁时,受到齐国国王的赏识,甚至国王都准备把田地封给他。30岁时,他每次讲学时,就会有许多的人赶来学习。坐着的、站着的,院子里总是挤满了人,很多贵族也送子弟来孔子那里接受教育。

生读。师:读了资料,你知道了是什么?还知道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师:那你是不是更能理解这句话了,再读一读。(确实是带着你们的理解读的)

师小结:虽然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远近闻名了,可他还是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从中你看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谦虚好学)

师:你们都明白孔子为什么要拜师了。那就让我们与孔子一起走上他的拜师之路吧!

(二)感悟孔子的求知若渴,不畏艰辛:

 1、教师配乐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路上怎么样?谁找到了这一路上怎么样,读给大家听听。抽生1:你们找得和他一样吗?那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抽生2

2、好了,孩子们能试着填一填吗?

  课件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   ),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终于(  )到了洛阳。

抽生填。师:真棒,括号里的词都填对了,读读括号里的词,你们从这几个变红的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3、引导感悟,充分朗读:

(1)感悟“上千里、几个月、走” 。

师:是呀,上千里该有多远啊!谁来读读这个“相距上千里”?

师评:多么遥远啊。谁再读

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当时的年代,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没有摩托车,连小小的自行车也没有啊!孔子就靠两只脚——走啊走!他走了一天又一天,走了一星期——(又一星期),走了一个月——(又一个月),他足足走了——(几个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踏上这遥遥的拜师路,靠着两条腿一步一步地走着,足足走了几个月呀!这是何等的艰辛啊!现在你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了。

(2)感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这里的“餐”就是吃饭,“宿”就是睡觉,“风餐露宿”就是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是啊,孔子饿了就在野外吃饭,就在路上随便吃一点,困了就在路上歇一歇。这就是风餐露宿。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解释“日夜兼程”吗?

孔子为了抓紧时间赶路,一天要赶两天的路程,连晚上休息的时间都很少,这就是日夜兼程。像这样逐个理解词语中的单字,进而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解词语的办法。(板书:逐字解释法)

师:是的,在这遥遥的拜师路上,孔子吃在风雨之中,烈日之下;睡在月亮之中,露天之下。脑海里出现这样的画面,一起读——(生齐读)

(3)读说结合,感悟“求知若渴,不畏艰辛”。

师:是呀,孔子一路走来,遭遇了很多困难,但他凭着坚强的毅力踏上了这茫茫拜师之路,师:(音乐)  孔子走啊走,走过一条条崎岖的小路实在累了,靠在树旁喘口气继续前行,他翻过一座座高山,实在困了,在山脚下打一个盹立即起身,他渡过一条条溪流,实在渴了,捧起溪水喝上两口,仍然前行。两腿走得酸疼了,脚底也磨出了一个个血泡,不知走破了多少双鞋子,不知走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仿佛让我们看到了白天,他在步履匆匆地赶路,饿了边走边啃干粮。此时,当年那个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以拜师求学的孔子仿佛渐渐浮现我们的眼前,让我们把孔子的这份辛苦描述得更加形象吧!选择一句你最想说的说一说。

烈日炎炎下,孔子(   )。

饥饿难忍时,孔子(   )。

夜深了,经过林子时,孔子(   )。

师:此时此刻,相信你能把这句话读得更好了?女生来读,男生来读。

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究竟是为什么呀?

是的,孔子不怕路途遥远,不畏路途艰辛,为的就是早一些到洛阳,早一些见老子!这是拜师心切,求知若渴呀!

(三)读对话,感悟学无止境。

1、师:孔子从曲阜到洛阳走了上千里,凭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几个月后终于来到了洛阳,此时,他的衣服可能( )   他的鞋子可能( )

他的头发也  ( )   ,脸上( )

像这样疲劳的样子用文中一个词语就是(风尘仆仆)。你看通过想象画面我们也读懂了风尘仆仆的意思,你又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板书:想象画面法)

2、(出示插图)好学的孔子终于来到了洛阳,你能看懂图中所画的内容吗?

生:孔子来到洛阳向老子行礼拜师。

师:拜是古代的一种礼节,不同的场合拜的方式也不同,在这样的场合,要把左手放在右手的外侧,身体前倾,头略低于手。

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呀,孔子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地赶来,此时此刻他看见洛阳城外,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迎候着他,这就是他尊敬的老师呀,孔子深深地一拜。(引导学生做拜的动作)

师:在这一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孔子拜师的心意很真挚,他很想拜老子为师,他是个很懂礼貌的人,他很尊敬老子,并想跟他好好地学习。

师:孩子们,就将你们感受到的这些融入到课文的朗读之中吧!请你轻轻地坐下,同桌读读老子与孔子的这段对话,把当时两位圣人见面的情景再现。

学生自由练习,然后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直接读人物语言。

你是——(学生拖长音,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因为他(老子)不知道孔子是谁,所以老子是问“你是——”

小结:会读书的同学,能读出标点符号所包含的意思。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这里的破折号“——”表示疑问。

3、理解“学无止境”:

这段最后一句说得多好呀!“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出示句子

 1)“止境”是什么意思?预习的时候,查过字典吗?(出示:止境:边际)

2)“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因为孔子觉得学无止境,所以在他三十岁的时候,虽然已经是远近闻名老师了,但是对自己还不满足,会不远千里拜老子为师,学习更多的知识。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学无止境,齐读,学无止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感受了孔子谦虚好学,求知若渴、谦逊有礼的品质。其实,孔子的一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精神财富,单单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记录下来,变成了一部书叫《论语》,对后世影响很大。今天我把这本书送给大家,希望你们能好好地读一读。下节课,我们继续去感悟孔子拜师的结果以及老子的品行。

五、作业

在班上寻找谦虚好学、彬彬有礼的同学,以他们的事例说说对课文的理解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17 孔子拜师第一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17 孔子拜师第一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4 六个矮儿子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17 孔子拜师第一学时》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17 孔子拜师第一学时》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