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学时》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学时》》内容:

共3课时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情朗读

2.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4.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情朗读

 2.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学时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情朗读

 2.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导入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课前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这篇课文是写爬山虎的吗?文章写了两个人,一个是大作家——叶圣陶先生,一个是初中生——肖复兴(课件)

2、主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打开书看看。

(叶圣陶给肖复兴修改作文和请肖复兴到家里做客两件事,(生说师写)板书:修改作文 邀请做客)

3、课件:全文共有十个自然段,(指课件)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先写修改作文再写邀请做客。(课件)

4、回忆,哪几个自然段写修改作文,哪几个自然段写邀请做客?(课件呈现)

活动2【讲授】

二、学习改作文

(一)讲第三段,体会修改得多。

1.先看第一部分——上节课,我们细读了1、2自然段,现在看3、4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都写叶老帮我修改作文,有什么不一样呢?

(师:你来读第三段,你读第四段)大家认真思考。(引导发现内容不同,一个粗略看,一个仔细看。写法不同,一个是概括写的,一个是具体写的)

2.小结:这两段一段是初看,一段是细看,一段是概括写,一段是具体写。

3.初看,肖复兴为什么愣住了,自读第三段(楞)加圈?(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指名读看到部分。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交流:改得多,怎么体会到的?除了改得多还有什么原因?(这是谁帮他改的?叶圣陶先生可是最崇拜的大作家呀!)出示课件修改原文——这就是叶老修改后的作文。数数一共改了多少处?数不过来吧。这只是其中的两篇儿,原文一共三篇儿半,老师数了10分钟,叶老竟改了150多处。你感受到什么?我们这些小伙伴都惊呆了,何况肖复兴呢。这个楞字中包含着多少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哪!咱们来好好读读!(指两人读,随机评价)齐读

(二)讲第四段学习修改方法

1、仔细看,又看出了什么?认真默读第四自然段,数数具体写了几处修改? (谁说)

2、课件出示两处修改: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①“张”换成“幅”怎么就准确了呢?(板书:换)(指名说)

小结:换字修改的地方是只有这一处吗?你又有什么感受?(叶老先生改得多仔细呀!)

②(第二处单独出示)第二处是怎么改的?你读读原来的句子。你读读改后的句子。

③为什么这样改?

④(出示肖复兴解释的句子,生说)作者先写怎么改,然后解释了为什么这样改。你们能理解吗?

原句中有两个动词。一个是——一个是——(变红色)。这句话要问的是“包上”还是“去掉了”呢?所以“包”在这里没有真动作,是个假动词,删去了使句子简洁规范。(板书:删)

⑤我们再来体会体会,老师读原句,你们读改后的句子。小声读原句子,大声读改后的句子。

⑥这一句就有两处修改,一删一换中,不仅蕴涵着叶老先生的认真态度和写作功力,还包含着叶老先生对一个孩子的关心爱护?(谁再来读读这一段)

4、学习增和倒

过渡:(指板书)删——更加规范、换——更加准确,从肖复兴举的例子中,我们也学到了修改作文的方法,

我们也来仔细看看叶老修改后的作文,结合平时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看看你还能有什么发现?——仔细看!(给时间让学生看)

 

先看第一句,老师读肖复兴的原句,你来读改后的句子。(怎么改的,一处一处地说。)(上课了,写作文就得有声有色!肖复兴在上文说王老师站在哪儿,老师哪有站在门口就鞠躬请坐的。叶老增加了走进教室,更具体。(板书“增”。)第三处是删掉“了”简洁规范,第四处加了逗号清楚明白。)这句话中的这个修改符号,你们认识吗?(板书:倒)老师读原句,指名:你读颠倒后的,大家一起读颠倒后的——哪个好?

前后一倒个,表达就通顺了。(指板书)增、删、倒、换,是我们习作中常用的修改方法。看了叶老的修改肖复兴获益匪浅,我们也学有所得。

(三)学习评语感受关心,学习写作方法

叶圣陶先生不仅认真修改了肖复兴的作文,还写了一段评语。

1.指名读——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出示习作),看这是肖复兴的习作,这是叶老写的评语,你们有什么疑问吗?(改了那么多,密密麻麻的,怎么没有一句批评的话呢?)从这则短短的评语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你们真会读书,从简短的评语中读出了叶老的鼓励。你读出了叶老对肖复兴的关心爱护。)正是叶老的鼓励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指课件:叶老这段充满鼓励的评语中,还蕴含着写作方法的指导,肖复兴领悟到了,你们能领悟到吗?(再仔细读读,学生发言)具体事实,真情实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板书具体事实,真情实感)

④ 肖复兴也正是在叶圣陶先生帮他修改作文,邀请做客两件事情上,深受感动,才写下了这篇文章。他不仅记叙了具体事实,也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一起再来读这一部分,老师讲述具体事实,大家朗读作者的真实感受

2、引读梳理——

初次拿到那个厚厚的大本子,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②回到家,捧着叶老给我修改的作文,仔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③叶老的评语十分亲切,充满鼓励——

我一下子愣住了。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小结:叶圣陶先生这样的大作家,能够逐字逐句地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中学生修改作文,这件事对少年时代的肖复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再读——

三、学习做客

(一)学习握手和交谈,感受叶老人品

过渡:邀请做客这一部分,又写了哪些具体事实,表达了怎样的真情实感呢?

1.默读6-10自然段,圈一圈具体事实,画一画真情实感。

2.引导交流:来到叶老家,他们都做什么了?

(1)握手

交流引导:同学们见面握手吗?(不握手,一般都是打招呼)大人见面才握手呢!再读这句话,从握手中体会到什么?跟于老师握握手,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于老师想和你交朋友。

(2)交谈

还干什么了?(他们又谈了些什么呢?)这里有具体描写吗?这是概括写读——

 “融洽”是什么意思?

这一部分并没有具体写我们都谈些什么,只是概括地写——我们的交谈很融洽。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你能通过“融洽”这个词语能想象出他们谈了什么吗?(不着急,停顿十秒钟,让我们的想象飞一会儿)飞起来了吗?谁来说——

交流点拨

加上我们的想象,原本概括的内容变得具体了!

其实呀,不是肖复兴没有写具体,而是编入教材的时候,把这部分内容删掉了。想不想知道他们到底谈了些什么?真想知道——睁大眼睛,仔细看

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4、他们谈学习,谈历史,谈叶老家的爬山虎。不像是大作家和中学生,倒像是老朋友在交谈啊。所以作者有这样的感受——你来读(写交谈的完整句子)

(二)体会借景抒情

1.这一部分,肖复兴不仅多次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还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他写了哪种植物?(爬山虎)

找到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了吗?谁来读——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2、肖复兴为什么要反复描写爬山虎呢?(学生谈到《爬山的脚》)

你们都联想到我们刚学过的一篇课文《爬山虎的脚》,你们又猜对了!看,肖复兴的原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指名读)

那时候,我刚刚读过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爬山虎》,便问:“那篇《爬山虎》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他笑着点点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说着,他眯起眼睛又望望窗外那爬山虎。

3、此刻,在肖复兴眼中、心中这爬山虎就是——,叶圣陶先生就像那片(指课题)——绿绿的爬山虎

4、再来读读这两段描写,想象画面,体会情感。(先自己读,在指名读,)

不仅直接表达感情,还把情感融汇在爬山虎这种景物的描写之中。(齐读)

5、最后一段,集中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出示句子)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理解“楷模”,(查字典):榜样,模范。谁来说说楷模是什么意思?叶圣陶先生人品与作品堪称楷模肖复兴早有耳闻,通过这这两件事,他又感到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课件相机标注:人品作品做,写)读到这里你能结合修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谈谈作家是怎么做的,他的作品又是怎么写的吗?(关心少年、认真、平和,平易近人。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④小结:确实堪称楷模。

6、结尾:

①这是文章的结尾。(齐读)肖复兴要表达什么意思?你们能读懂吗?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说不上来,引导启发)春去冬来,爬山虎能总绿着吗?二十多年过去了,那片爬山虎能总绿着吗?

小结:15岁时的那个夏天,肖复兴来到那个小院,见到了大作家叶圣陶先生,看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老帮我修改作文,邀请我做客,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1992年叶圣陶先生去世四周年之际,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近30年了,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读——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板书:

  修改作文

  具体事实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换 删 增 倒

  真情实感

邀请做客

4.3 第三学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22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学时》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学时》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学时》相关资源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一学时》
大小:
《10 风筝第一学时》
大小:
《2 金色的草地》
大小:
《8 我不能失信第一学时》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