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18 颐和园第一学时》

《《18 颐和园第一学时》》内容:

共1课时

18 颐和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重点解决:颐、耸、舫、堤、殿、廊、柱、栽、雕和狮。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3、感知颐和园长廊和昆明湖的景物特点。

4、比较感受颐和园的精美。

2学情分析

多数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班内大多数学生的上进心较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课前主动预习,上课积极动脑思考,主动发言,成绩较好。但有个别学生非常贪玩,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有一种想要放弃但父母与老师盯着又不敢放手的状态。只要老师与父母一松,他们就不想学。还有个别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薄弱,成绩较差。因此,整个班级成绩两极分化很严重。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颐和园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颐和园,同学们,这个字读什么?

2、学生读颐的字音。

3、“颐”字是什么意思?请看ppt:1、面颊、腮。2、休养、保养、颐养天年。我们该选哪个意思?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教师板书课题:18、颐和园,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游览顺序。

1、像“颐”这样容易读错的字,这篇课文中还有好几个,请看:耸、舫、堤、殿、廊、柱、栽、雕和狮,请大家自己先读这些生字。

2、同学互相读生字。你觉得哪个字容易读错,请您考考其他同学们这些字该怎么读?

指点:xxx同学的读音有些问题,你能带着大家读一遍吗?

3、在刚才读的这些生字中,老师要听其中的两个字,你们猜猜看,我会听写哪两个生字?为什么?

学生猜老师会听写的两个生字?并说出理由。

4、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开始听写生字,听写完后,和ppt上的字比一比,看看你有没有写错,如果写错了,请你把字给改正过来。

5、我们已经扫清了阅读障碍,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出作者游览的地点。(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游览的路线。)

指点:我们请四位同学上黑板在老师的线路图上写上作者游览的景点,其余的同学在书上圈画出作者游览的地点。

计时间:12分钟

6、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小组交流后,请小组长安排小组同学依次进行汇报交流,其他小组同学可进行补充。

指点:“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

7、现在,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也看到了作者游览的景点,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具体的美景,现在你能不能把文中的美景给说出来?

三、精读课文,比较感受颐和园的精美。

1、其实颐和园的美景有很多,那文中哪些景物的描写最具体呢?(长廊和昆明湖)

2、请同学们先在书中划出描写长廊特点的句子,圈出关键词,并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观察顺序写长廊的景色的?接着在小组中交流,然后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另一名代表在黑板的思维导图上写出关键词。其他小组同学可进行补充。

3、学生在书中找描写长廊的特点的关键词,小组汇报交流的同时,随机请同学上黑板在思维导图上填写描写长廊特点的关键词。(板书:长廊 { 长 七百多米  273间  一眼望不到头

  美 { 五彩的画  没有……相同的

栽满花木  这一种……那一种 )

指点:生汇报,体会长廊的特点。

百多米长,分成273间:体会长廊的“长”;

师点拨,作者在描写长廊长、间数多的特点时,用了怎样的方式来描述。

生:用了很多数据,如七百多米长,273间,几千幅画来表达长廊的长。

师:这样用具体的数据给我们说明长廊的长,准确可信,能再读一读这些词句吗?

五彩的画、“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体会长廊的画“多、美”。

长廊两旁的风景:体会长廊的“美”。

颐和园的长廊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呢!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文亭,全长728米,分为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廊上的横槛和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 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 花鸟虫鱼 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1961年,国务院确定颐和园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4、游颐和园要有顺序,介绍某一个地方的景物也要有顺序,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观察顺序写长廊的景色的?

指点: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抓住了哪些特点描写。作者就是这样按顺序、抓特点三看长廊,把长廊的长和美展现在了眼前。

计时间:15分钟

5、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来总结一下长廊这一块的学习方法。

(1)、通过找关键词和句子,感知颐和园长廊的特点。

(2)、学习按观察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6、请同学们应用刚才学到的学习方法来自学描写昆明湖特点的小节,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指点:小组汇报交流的同时,随机请学生上黑板在思维导图上填写描写昆明湖特点的关键词。

(板书:昆明湖  静 像镜子

  绿 像碧玉

  美{堤岸 石桥  垂柳  小岛

十七孔桥 石柱  小狮子  没有……相同的

指点:师: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静、绿)

就在写静、绿的时候,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比喻)

师:在昆明湖上作者欣赏了哪些景物?

生:长长的堤岸,式样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中心的小岛。

师:作者重点介绍了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作者重点介绍了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有三个特点: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

师:这里的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生:美丽......

大家的体会更是精妙无比,真正是用心在读书了。这么美丽的景色,大家想不想把它留在记忆之中?

7、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观察顺序写昆明湖的景色?  

8、小结提升:第2小节: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第5小节: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对比读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文章的第2小节和第5小节都同样有这样的句子“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对比读这两个句子,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计时间:10分钟

四、总结收获,完善修改思维导图。

1、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集体冥想)

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指点:这节课,我们按照游览顺序游览了颐和园,作者就是用按顺序、抓特点这样的方式让我们体验到了长廊的“长”和“美”。

同学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既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也有梦幻般神奇的境界。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它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去北京,亲自到颐和园细细游览。

2、学生完善修改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

计时间:3分钟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18 颐和园第一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18 颐和园第一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28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18 颐和园第一学时》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18 颐和园第一学时》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

《18 颐和园第一学时》相关资源

《18 颐和园第一学时》
大小:
《23 卡罗纳第一学时》
大小:
《12 小木偶的故事第一学时》
大小:
《17 长城第一学时》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