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2 五彩池第一学时》

《《2 五彩池第一学时》》内容:

共1课时

2 五彩池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实录

《五彩池》教学实录与点评

执教: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 井亚杰

评析:深圳市南山区教科中心 郑明江

师:好了,开始上课了。知道今天我们要上什么课文了吧

生:知道——《五彩池》

(师板书课题。)

师:别看这个“彩”字不是生字,很多同学容易写错。现在看老师写——要注意它的写法,一竖要与上面的点分开写。

【“彩”字虽然不是生字,但是老师不拘泥教材,时刻以学生实际出发,把此字当作重点,让孩子看老师写。体现了“以需要为重点”的教学理念。】

师:谁知道今天老师为什么选这一课来上吗?

生:因为这篇课文很美。

生:因为老师想找一个最美的课文。(众笑)

生:因为五彩池太神奇了,老师想让我们与听课的老师去旅游一下。

师:多会说话呀。的确,五彩池不仅美而且很神奇。看来你课前预习得不错,你能告诉大家她的神奇和美表现在哪里吗?

生:她的美表现在水池样子很多,水很清,还有神奇的是水的颜色因池子不同而不同。

师:你是个很会学习的孩子,不仅预习得充分,还作了充分发言的准备,回答问题的条理性很不错。

其他同学把课文读够三遍的请举手。

你们和刚才这位同学的意见一致吗?

【看似很老套的一个开篇问题,其实老师别有用意: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猜——为什么选这篇课文?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第一印象总结一下,还激活了课堂气氛。一石三鸟!】

师:大家想不想亲自到五彩池看一看?

生:想。

师:那好。今天老师选了一个录象片段,让大家先欣赏一下。

(播放视频)

师:看完了,你觉得是课文写得美还是录象拍的美?

生:录象美

生:课文美

生:都美

师:有三个意见。老师告诉你们呀,认为录象美的将来可以当画家、摄影家,因为你们直觉思维丰富;认为课文美的呀,将来更了不起,可以成为思想家,你们不仅看表面还看内涵;认为都美的,也不错,你们做办公室主任合适,也许是没有勇气表现真实的想法,干脆折中了。(众笑)呵呵,一句笑话呀,大家别当真。无论你认为什么更美,都是好样的,因为你会发现美,都了不起。但老师最欣赏的还是认为文章美的同学。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不是为了去了解课文内容,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浓厚的兴趣,这个设计很有匠心】

好了,我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好好读读课文,看谁站起来可以大胆地说,我可以把课文读得比录象还美。

【这个激励措施会大大激发孩子的读书欲】

(生练习读书)

师:好了,谁有这个勇气?

(老师找4个人分别读4个自然段。)

师:其他同学也有任务,别光听,要想——他们读完后,你要很中肯地评价一下。这样吧,咱们不说读得好不好,用两条标准来评价吧:他是带我们“走近”了五彩池还是“走进”了五彩池

(师板书: 走近 走进)。

大家知道这两个评价的区别吧?

生:知道。“走近”是表示读得不错,让我们接近五彩池了。“走进”是读得很好,让我们进了五彩池。

师:呵呵,把我们读进池子了?

【此类近乎小幽默的语言在课堂中比比皆是,这样的课孩子愿意听,因为课堂气氛的融洽会激活孩子的思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起到了训练学生听、说的逻辑性和准确性。】

生:不是,是进入那个情景了。

师:你很厉害,老师讲过的话你都记得,老师是要求你们读书时候要争取做到进入情景的。好了,你们四位,开始读吧。

【“走近”和“走进”很巧妙地把孩子读书的愿望激发起来了。】

(生分自然段读书。)

师:他们读完了,大家来评一评他们的水平。不过我先要提醒大家一点——做人呀,别太挑剔了,现在他们才是自学了课文,就读到这样的程度,我比较满意了。你评的时候找优点和主要不足就可以了,这时候先别要求太完美,好不好?

【语文课是一个大课堂,随机对学生进行一些品行教育有大雪无痕的效果】

生:我觉得……读得可以,他基本把我们带到了五彩池边上了。

师:你很注意说话的准确性,“基本”用得好。

【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说地好:“一个好语文教师就应该是一个好的语言医生。”我们应该谨记!】

生:我觉得……读得不够,他的语气没有把握好。

师:哪个地方没有把握好?

生:这里:“……”(生读书)

师:你觉得应该怎样把握?这样吧,你试着来读读吧。

(该生读的很准确)

师:看来你的水平挺高,我们真的要进去了。好了,大家像他这样读一读,他读的比我好!

【“他读的比我好!”相信学生听到老师这样的评价会更有上进心了。】

(生齐读本段)

师:还有吗?

你说吧。

生:我觉得……读得很有感情,但是调子有点怪怪的。

师:我也有同感。大家谁能发现他的问题出在哪里了吗?

生:我觉得他读得普遍太高,没有低的地方了。

师:对了,你说到点子上了,声调普遍太高了。老师曾经和你们讲过一句古语“文似看山不喜平。”读书也一样,不管你是低还是高,都要有起伏变化才好。你想,一直用很高的调子,永远不低下来,听众是不是会觉得很累呀?你这样一直把我们吊着多累呀。再说,大家都看过人的心电图吧,把要有曲线起伏的,如果是直线了,就意味着生命结束了。呵呵……记住呀。有生命力的朗读是要起伏有序的。

【对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感情的朗读很容易被孩子误解为“把语句读得调子高就是好”,如何进行纠正,这个例子很有实际意义。】

师:(对刚才读书的同学)你明白大家的意思吗?

生:明白了。

师:以后读书时候要注意这一点。你很有激情,这个毛病对你来说好改。

大家读了前四段,其实文章还有一段,就是最后一句话。别小看这一句,作者把他单独列为一段是有深意的。

大家先齐读一遍,我感受一下大家理解这句话没有。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师:来听听老师这样读:“原来五彩的瑶池不在天上,就在人间。”

有什么区别吗?

生:老师把后面的两个词语顺序颠倒了。

师:你很会听。那么老师这样好还是课文写好呢?

生:(齐)课文好。

师:为什么呀,你们不是平时挺崇拜老师的吗?老师未必就不如作者呀。

生:一样好。

师:呵呵……我们办公室主任又发话了。

(学生都沉默了。)

【可贵的沉默!我们的很多课堂上老师怕“冷场”,孰不知这样的“冷场”有多可贵。这才是真实的课堂,才能够真正体现由“不会”到“会”的生成过程。】

(好一会才有人发言。)

生:老师,我觉得还是课文好。因为你那样是强调了不在天上,课文是强调了就在人间。

师:有点意思了。

生:因为课文主要为了肯定在人间,不是否认在天上。

师:对了,别看就这样换一个顺序,课文的侧重点就不同了,课文是肯定“在人间”,强调五彩池的美;老师那样改就是否认“在天上”,强调天上没有。你们说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侧重哪一点?

生:人间的五彩池。

师:看来呀,老师还是不如作家。大家也看到了,你说我们汉语的魅力大不大呀?

(生笑。)

【相机对孩子进行一点汉语魅力教育,是语文老师的天职,也是激发孩子学好汉语的有效而不耗时的好办法。】

师:好了,抓住了主旨——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板书:   天上

人间)

师:大家发现没有,这两个独立的词我板书之后又可以连成一句成语了——天上人间。谁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可以用这个成语说句话吗?

生:杭州西湖的美景就像是天上人间。

深圳欢乐谷对我们孩子来说简直是天上人间。

课文写的五彩池简直就是天上人间。

师:真不错,证明你学得很认真,也真正理解了这个成语。

【一个巧妙的板书,课堂就成功了一半。】

师:文中说天上是有——瑶池,真有吗?

生:没有,神话故事里面的。

师:你怎么知道神话就表示不一定真实呢?

生:神话是古代人民想象出来的。

师:对了,既然是想象出来的,那不能说是真就有。

那么文章哪一段是写天上瑶池。

生:第一段。

师:(对大家)这一段有不理解的内容吗?

(生浏览一会都摇头)

没有的话我们就不花时间分析了。

【这一部分课文很容易懂,既然孩子理解上没有问题了,就干脆过去了。也许老师设计了这一部分,但还是那句话——一切为了需要!孩子都懂了,为什么还要再费力费时读析?这就是课堂取舍的艺术。】

师:下面我们直接看地下彩池部分。板书:人间——彩池。

有没有发现,老师没有写“五彩池”而就写了“彩池”。这样写准确吗?

生:这样不准确。因为“五”代表数字,不要“五”就表示不了。

生:这样也可以,因为要不要“五”都表示五彩池。

(老师摇头表示不满意答案)

一会有人大悟。争着发言。

生:老师这样写是为了和上面的字数一样,都是四个字。

师:对。这叫对仗。但是老师在讲究对仗的同时更要讲究准确。我的问题是——这样准确吗?

生:准确。老师教过我们,这里的“五”不表示就有五种颜色,是很多颜色的意思。

(众哗然,大悟)

师:真不错,你们很有心。就是这样,很多数字在词语里面或古诗文里面就表示很多或很少,是虚指。你们还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生:五光十色

生:五颜六色

生:五彩缤纷

师:看来就给“五”较上劲了。

生:还有三教九流

生:七上八下

生:三心二意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

生:还有九牛一毛。

师:停停!这个更有代表性了。“九”表示——?

生:多!

师:“一”表示?

生:少!

师:对了。数字不全是表示多的,记住了哦!

【这就是设计的魅力:看似平淡的一处巧问,涉及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语文知识点。长此以往。孩子的语文素养不愁提高。】

师:好了,这个问题我们弄明白了。大家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是写这个人间彩池的?

生:3个。

师:看来比较重要。我们仔细了读读看,每个自然段都写了彩池的哪个方面?

想知道答案?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读书。认真自由地读读书,解决这个问题,读后可以同桌或前后桌讨论一下。

(生自由读书,讨论。)

【一节好课的标准就是看孩子是不是读书读的多,是否读得兴致盎然。老师的任务不是讲,而是引导孩子用心去读书,高明的老师会引导,会巧引导。】

师:弄明白了吗?谁来谈谈?

生:第二自然段是写池,第三自然段是写水,第四自然段写的是水变色的原因

师:不错,老师按照你说的板书:

师:概括第四自然段的话字数太多了,和前面一样,你有本事用一个字让我板书吗?

生:(迟疑一会)原因

师:快了,就俩字了,选一个,用“原”行吗?

生:(生笑),用“因”

师:好了,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池、水、因。

下面还是要读书。这一次读书要快速浏览,看看文章抓写池抓住了池的什么特点,写水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

生:抓住了池子的多少、颜色、大小、形状。

师:还不够精练,我要板书这么多很累,减轻一下我的负担。能用最少的字词概括最好。

生:多

师:有这个特点,但不够全面。

生:怪

师:怎么个怪法?

生:很多形状。

师:那不叫怪,怪有点贬义了,那叫——?对了,奇!

(板书:多而奇)

师:现在大家做一件事,拿出笔来,把表现池多而奇的词语划出来。划完后体会一下应该怎么读,然后我再让大家来读。

(生划词,快速练习)

师:好了。我刚才巡视了一下,大家划得都挺准确的,老师相信你读的时候能读好了。来试一试。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对了,很聪明,我听出池子的“多”了,因为你们把“漫山遍野”和“大大小小”强调地读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读书时,哪些该重读,哪些该轻读,其实不需老师多讲,我们的孩子没有那么笨!关键是你如何起去引导孩子读,给他信心了,他才会理解你的用心,才会真正去体会和琢磨。这是一个不错的典例。】

师:暂停——这个比喻句没有读好。想想,多美呀:好象是铺展着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倒带——感觉一下,再来读。继续。

(生读到最后,老师接着读出  “有像——省略号的!”   生笑)

师:看看,这个符号代表什么?

生:代表还有很多样子。

师:对了,这个省略号不简单呀,还有很多呢?要写呀,还要写很多,但是不能多写了,再写文章就没法刹车了。就把几个有代表性的写出来就好了。快把这个符号标出来。

【小小省略号,老师也把它教的有声有色,别有滋味——要做教学的有心人。】

这一段大家读明白没有?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老师,一亩、一丈分别是表示什么呀?

师:老师告诉你,我查了资料,“亩”是中国的土地面积单位。一亩相当于666.67平方米。大概相当于我们一个多操场大。

(生哗然——)

师:你觉得大吗?

生:大。

师:错了。看看课文怎么写的?

生:“大的不过一亩。”

师:“不过”是表示小,可不是大。大家一定要联系课文句子的整体理解,别光一想600多平方米很大了呀。看起来有600多平方米很大了,实际看和什么比较了。和江河、大海比较它确实很小了。课文写的是一个池呀,不是写小水坑!

【什么叫语言文字训练?这就是。“不过”不是生词,可是孩子理解没有到位,所以要追一下。学生的空白点就是训练点。这里也很大程度的体现了老师课堂机智。】

再看“丈”,它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老师会换算,现在大家算一下: 1丈等于10尺,1米等于3尺,那么1丈等与多少米?

对了,3米多点。

师:好了,我们再看看写水的这一段。

刚才学习池,大家应该记住怎么学了吧,就用刚才的方法自学讨论写水部分,

(生自学讨论。)

师:开始汇报一下自学所得。水可以用一个什么短语来概括它的特点。(仿照 池:多而奇)

生:变颜色

生:多变化

生:颜色多

生:老师,我觉得也可以用“多而奇”来概括。

师:是吗?说说你的理由来。老师还真没有想到这一点。

生:多可以代表颜色多,奇可以代表很奇妙。

师:多好的孩子呀!你令老师为你骄傲(师顺手把“池”“水”用括号标在一起,指向“多而奇”

不过呀,老师有一点想问你:这里的两个“奇”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第一个表示——?

生:奇形怪状。

师:第二个表示——?

生:很奇妙。

师:你真厉害,比老师还棒。为他鼓鼓掌吧。

【这是一个典型的随机调控的例子。老师真的没有想到孩子会有这样的发现和总结,但尊重孩子的同时也发现这样确实可以,就采用了。教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也不是盲从,还及时把两个“奇”的不同意思追了一下,不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吗?】

好了,我现在考察一下大家真正理解了这一段课文没有,一起来读一下。

(生读文)

师:老师还发现这句话很有意思,请大家看大屏幕——“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边是天蓝色的,右边却成了橄榄绿。可是把水舀起来一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配图幻灯片演示)

师:这一段你读了有什么发现?

生:老师把各种颜色的词语都用本色字体写出来了。

师:你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写吗?

生:可能老师觉得这几个词语重要吧!

师:不是可能,是肯定。来,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帮助孩子理解表示颜色意思的词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最直观地让他看到。“橄榄绿”到底是什么颜色?屏幕上这个词老师就是用橄榄绿打出来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讲究实用和实效,才是科学的。反之,为用而用,永远没有把握多媒体应用原则的精髓。再如开头的录象片用得也不错,既给了孩子一个直观的图象,又为课堂服务——“看谁能读得比录象还美?”】

(生读)

师:有什么感觉吗?

生:这些词都是表示一个东西的颜色

师:把“东西”换成“事物”你觉得好吗?“东西”有点怪怪的。(众笑)

生:好。

师:对了,这就是一种好写作方法。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吗?举几个例子。

生:茄子紫

生:梨黄

生:葡萄灰

师:很不错。

【培养学生时刻学会积累,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举一反三。而积累不能单靠课外时间,课堂恰恰是培养孩子积累意识,扩大知识储备的黄金时间。】

师:好了,时间到了,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课文后面一部分是讲水变色的原因的,我给大家留一项作业:科学课上我们都学习了写研究报告,我也请你们回家后写一个研究报告——题目就是“五彩池池水变换原因探究。”

下课。同学们再见!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2 五彩池第一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2 五彩池第一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19 秦兵马俑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2 五彩池第一学时》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2 五彩池第一学时》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

《2 五彩池第一学时》相关资源

《17 长城第一学时》
大小:
《16 母鸡第一学时》
大小: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大小:
《13 白鹅第一学时》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