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颐和园第一学时》
《《18 颐和园第一学时》》内容:
共1课时
18 颐和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 活动2【导入】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1、出示图片,欣赏图片:(边出示边讲解)在首都北京的西郊,坐落着世界著名的一座皇家园林,这里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同时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的象征”,1998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那里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又有梦幻般神奇的建筑。它就是北京的颐和园。看了这些图片,你什么想说的吗?(学生交流谈感受。)2、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感受颐和园的美,需要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就够了,但要通过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还需要美的智慧。同学们有信心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入课题,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颐和园产生好奇心,从而以更饱满的情绪投入到课文的学习当中。】板书课题:颐和园 (提醒学生注意“颐”左边的写法。)3、知道了“颐”怎么写,谁知道它的意思呢?(列举“颐”的意思,知道颐和园是一个颐养天年的地方。)4、知道了意思再读课题:颐和园二、初读感知,了解作者游览顺序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几处美景?先到哪,再到哪,最后到哪?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书中的话来说一说。)2、检测预习,认读生字。(1)开火车读词语长廊 柱子 神清气爽 建筑 堤 岸 隐隐约约 雕刻 狮子宫殿 朱红 金碧辉煌 葱郁 佛香阁 姿态不一 横槛(2)利用图片理解词语:横槛3、交流汇报(1)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几处美景?先到哪,再到哪,最后到哪?(按顺序来说)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指导书写“廊”半包围结构,形声字,注意里面的“郎”字的耳朵旁是两笔)【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通过在听和看课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整体感知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2)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a.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①齐读第一段,你知道了颐和园的哪个特点?(大、美)课外知识:颐和园占地约290.8公顷=29080000平方米约5000个校园大。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座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师:了解了这个知识后你想说些什么?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吧!出示:b.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②齐读最后一段。再次领略颐和园的美丽4、这是什么写法?首尾呼应,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协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活动中去。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气氛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抓住景物的特点,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自己的思想。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也会得到逐步提高。】三、精读感悟,进一步感受颐和园的美景点1:长廊(感受长廊的特点)让我们走进颐和园中最有名的建筑群——长廊,它为什么叫长廊?长廊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把相关的词句勾画出来,再读一读。(长,美)1、预设:①长。说说从哪儿体会到了它的长?*重点句指导:(课件出示)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a、比较感知长廊的长:我们的教室长8米,七百多米相当于(90多)间教室,这真是——指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突出一眼望不到头。出示句子: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这条长廊很长,分成很多间。 比较句子,让学生说哪一种写法好?为什么?小结:在这儿作者使用了具体的数字来描写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运用数字可以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具体、更清楚。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后大家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写法。(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指导朗读:课件出示老师引读:长廊真长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分成273间。过度:长廊除了长的特点,你还能体会出长廊还有什么特点?2、预设:②美(感受长廊的美)a.哪些词句最能体现长廊的美?指名读。学生交流:抓重点词理解长廊的特点。例如:五彩的画,几千幅…哪两幅(作比较说明图画多,内容丰富)出示这些画:有的……有的……有的……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b、想象画面:如果你走进这样的长廊,就像…… 走进这样的长廊,就像……行在这些历史故事当中就像……d、激情重读:是啊!一条长廊就是一幅五彩的画,一条长廊就是一部悠久的历史叫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让我们触摸到了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有了这样的感受谁再来读这句话。(每一间的横槛上……)带着这样的情感能把这句话记下来吗?过渡:长廊不仅长,而且美,不仅廊内的画美,廊外怎么样呢?3、学生交流: 出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理解神清气爽的意思。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长廊的美!引读:长廊真美呀!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使人神清气爽。过渡:同学们都已经被廊外的自然美景吸引住了,是啊,廊内的艺术美,廊外的风景美,相映成趣,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园林艺术。长廊也因此成为颐和园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再看长廊:5、出示整体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 700多米长,分成 273 间。看廊内: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看廊外:长廊的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作者就是这样游长廊的,先整体看,在看廊内,最后看廊外。游览颐和园要有顺序,描写某一个景物时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6、谁能够按照这个顺序,把长廊的这一段背下来。景点2:万寿山过渡:跟随作者我们走完了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此时在万寿山脚下作者看见了什么呢?板书:佛香阁、排云殿;指导“殿”的写法(左宽右窄,殳字部)。(1)自由的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作者分别写出了这两处建筑的什么特点?(2)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佛香阁:美(抓住“闪闪发光”)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特点:高(抓住“耸立”)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通过占地面积大、华丽突出雄伟壮丽。)补充课外资料:——排云殿的名字就是来源于郭璞的诗句“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连神仙都驾着五彩的云霞来看这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充分体现了皇家园林的雄伟气势。小结: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齐读第三自然段。学习这段我们运用了抓重点词体会事物特点的这个方法,以后我们可以继续使用这个方法,帮助我们体会文章的内容。(4)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往下看,作者又看见了什么呢?a.(我喜欢树丛和屋顶、宫墙。因为它的颜色很美,古色古香。)b.(我喜欢昆明湖。因为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出示: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课文中的句子是个比喻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为什么像镜子?镜面有什么特点?)突出了昆明湖什么特点?(静、绿)过渡:在这么静,这么绿的昆明湖上,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作者为什么不用“划”而要用这个“滑”?大家讨论一下!(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所以游船和画舫在湖面上行驶时就像在这面大镜子上划过一样,不留一点痕迹,从又一个侧面体现出昆明湖的静。) (5)大家齐读一下这一段课文。【设计意图:深入品味语言,感觉语言的妙处。形成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五、激情点题,感悟美丽看着如此之美的颐和园,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劳动人民的伟大)因为这里的美丽使得许多文人墨客竞相题词,清朝乾隆皇帝就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你们看:燕山何处最畅情 无双风月属昆明这里的昆明指的就是——关于昆明湖的美,我们以后再来细细品味六、作业设计: 1、复习本课。2、完成《阅读训练》。3、背诵课文。板书设计:18、颐 和 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18 颐和园第一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18 颐和园第一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9 巨人的花园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18 颐和园第一学时》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18 颐和园第一学时》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