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颐和园第一学时》
《《18 颐和园第一学时》》内容:
共1课时
18 颐和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感受长廊和万寿山的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2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的转折时期,大脑发育逐渐成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转向抽象逻辑思维,学习动机从外部学习动机为主转为内部学习动机为主。记忆、理解、思维、表达能力等大大提高,是培养主动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此时应注重学生的感性熏陶,心情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多读多写多模仿进行量的积累,最后达到质的飞跃。
3重点难点弄清文章脉络,感受长廊和万寿山的美。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活动一一、课前热身,资料分享
昨天布置学生回家收集关于颐和园的资料,课前,让学生将语文书、资料袋、
笔、参考书等用品在桌子上放好。上课!
(用自己的话,精简完整分享资料)
导入:播放一些名胜古迹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其魅力所在,可配音乐。引出今
天学颐和园。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的资料,提问学生,分享关于颐和园的相关资料。
如果举手的同学太多,提问几个后,可四人小组分享。
活动2【讲授】活动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书写课题“颐和园”并指出“颐”字的写法。左边不是“臣”字。
、第一次游览颐和园——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陌生的字词多读几遍,圈出不懂的字词,并对课文有整体的感性认识。
3、解决生词。
①会读。出示词语读!主要注意耸(平舌、后鼻音)、舫(后鼻音)、堤(dī).
②会写。出示生词,主要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这个字应该怎样记。
教师适当板书:殿、廊、栽、雕。
最后,组词让学生齐读和开火车读,注意平卷舌、前后鼻音的准确性。
4、第二次游览颐和园——认真默读。
要求:
弄清文章脉络,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①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
②写了哪几个地方?——长廊、万寿山(脚下和登上)、昆明湖。
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2—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让学生用笔在2——5自然段的第一句下划直线。同时在PPT出示这些句子,让学生齐读。
④发现这些句子的(位置)特点吗?——都是每段的第一句。
这叫什么句子?——中心句。
介绍中心句的特点:
下文都是围绕它写。
活动3【讲授】活动3三、课文分析,走进颐和园
看来同学们都有比较清晰的思路了,那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的瑰宝——颐和园吧。
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
2、问:(1)这里写出颐和园有什么特点?
(2)刚才大家已经浏览了两次颐和园,那这句话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呢?
3、步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一定要让他们抓住颐和园的特点:美丽、大
既然第一句总概了颐和园美丽又大,那就让我们继续学习下去,见识一下吧!
第二自然段
1、谁愿意带领我们浏览一下长廊呢?用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长廊的美吧。
2、问:请找出描写长廊美的句子。
老师展示句子,介绍其实这是从不同角度描写长廊的,我们以后介绍地方时,可以参考。
仅仅是长廊 ,都已经这么美丽了,颐和园你们喜欢吗?这是一代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只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一角。走完长廊,我们就来到哪里呢?
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2、在万寿山脚下,我们可以见到哪些景物呢
3、他们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注意解释一下“耸立”和“金碧辉煌”的意思
活动4【讲授】活动4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浏览了哪个地方?——颐和园(长廊和万寿山脚下)
浏览完万寿山脚下的美景,接下来我们要爬到万寿山山顶。登上万寿山,又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18 颐和园第一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18 颐和园第一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21 搭石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