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内容:

共1课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 学习“孟”、“浩”、“陵”、“唯”、“辞”5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 借助图片、课件、注释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2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另一首送别诗《赠汪伦》,具有初步的学习送别诗的能力。能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诗歌描述的情境和表达的情感。但因为古诗毕竟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而且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久远,因此,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心理特征,营造宽松愉悦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饶有兴趣地走入文本,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能体会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上课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乐曲,(出示课件1教师播放《送别》曲)你有过和朋友、亲人分别的情景吗?看你们从中能联想到什么?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你想到了什么?

2、师小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千的一件事。不仅有歌唱离别,更有很多诗咏离别。我们熟悉的大诗人李白就写了不少非常棒的送别诗,谁来给我们说说你对李白的了解。。。老师也查找了一些关于李白的资料,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2展示李白简介。)李白很爱喝酒,每当喝酒就诗性大发,故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一说。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关于李白和孟浩然的小故事,我们一起听听吧!(出示课件3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意孟、陵都是后鼻韵。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活动2【讲授】二、质疑课题、自学释疑

1、质疑课题:师:自己读一读课题,看看从课题中能看出是送别诗吗?从标题你读懂了什么?

师:再看看题目告诉我们送的是哪些内容。(谁送谁?在什么地方送?送到哪?)

2、黄鹤楼了解吗?知道在哪里吗?(生:在武汉。)那百闻不如一见,一起去看一下。(出示图片介绍黄鹤楼。)

3、孩子们,还记得《春晓》这首古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春晓》的作者就是孟浩然。(出示课件6孟浩然图)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 诗人,他和李白是好朋友。“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之”的意思是去、往;

请同学说说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 (“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活动3【活动】三、初读感知古诗

过渡:下面请大家自由的朗读古诗,让我们从具体的诗句当中来看看李白送别好友时真挚的感情。读得时候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出示课件7)

1、自由读,指名读。

2、评读。请生评。(说说他的字音读准了吗?读的通顺吗?做到字正腔圆吗?)

3、划分节奏,师范读。(读古诗要注意节奏和韵味,所谓的韵就是指押韵,押韵的部分一般为1、2、4小节的最后一个字,我们来看看本诗中的“楼、州、流”。它们都押的是ao韵,在古时iu也是押ao韵的。

4、再自由读,读多几遍。(再指名读、齐读.)

5、师:读准字音读通字句,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请大家默读古诗,根据我们的学习小提示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结合注释插图,理解诗意,在重点词语之间写上批注,并说说前两句诗讲的什么?

2)、同桌讨论后两句诗中带点的词义,并圈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说说后两句诗字面上的意思,想象所展现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

6、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

活动4【讲授】四、交流汇报、明意悟情 

过渡:读好这首诗,那只是刚刚触到它的表层,通过这些诗句,你都了解了哪些诗意呢?说说看,平时你都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理解诗意呢?

(1)用一句话中的重点词和重点句,从字的意思来理解。

(2)查一下上下文,如果有注释的话再看一下注释。

1、理解前两句

过渡:我们先来看看前两句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1)师: 谁送谁?你是从哪儿读明白的?

(2)师:在哪送?

(3)送到哪?你从哪里读懂的呢?

(4)何时送?

a、为什么诗人不用“去、往”,而用一个“下”字呢?

b、师出示地理位置图,帮助学生理解

小结:古人有诗云:滚滚长江东逝水,可见长江水是自西向东流的。我国的地貌特征是西高东低,黄鹤楼在扬州的西面,也就是上游,从江上走想必一定是顺流而下了,所以用了这个字,也因此在第一句中用到了“西辞”。

师:西辞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

生:因为黄鹤楼在西边,然后人在东边,孟浩然要离开黄鹤楼到广陵,西辞的意思就是离开黄鹤楼到广陵。

师:你说的真好,黄鹤楼所在的武汉就在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广陵是哪里?

生:江苏省现在的扬州市。

师:江苏省现在的扬州市。其实诗句里面已经告诉我们了。

生: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既然是之广陵,又说是下扬州,看样子这个广陵就是……

生:扬州。

师:黄鹤楼在哪个方位?

生:西。

师:广陵在?

生:东。

师:也就是西辞的意思应该怎么说比较恰当呢?你再说一说。

生:我觉得应该是离开西边去东边。

师:哦,离开了西边的黄鹤楼道别了。没错,此时的孟浩然就要沿长江自西向东顺流而下。所以诗中还说道烟花三月下扬州。说到烟花,我们现在在非常重要的日子里,还经常放,见过吗?

生:见过。

师:诗中的烟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意思吗?谁来说说诗中的烟花是什么意思

生:不是。。。。。。

师:为什么说花开的向烟雾一样?(太多、太茂盛。)

A 此时的长江两岸,那正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百花盛开,春意盎然,使我们感到千里莺啼绿映红。(播放课件)

  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烟花三月,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想象一下。(指名说想象。)

B 音乐(想想花的颜色,花的种类,花的香气,想想阳春三月都有些什么花。。。。除了有花,还有棵课低垂的柳树,古人云:似柳如烟,朋友离别时还会折柳送别。因此说是烟花三月。)

C 这么美的景色,他们却不能一起欣赏,他们为什么不一起赏花、喝酒呢?(没有那种心情。)为什么呢?(因为要面临分别。)想想此时李白的心情如何?这么美的景色,本应该是心情愉快,课此时李白开心吗?不仅不开心,反而很伤心,因为好朋友即将远行,真舍不得啊!请带着这种悲伤的心情再来读读这2句。(指名读,评读:评节奏、韵味、感情。)

D、读的真美啊!那谁再来说说前两句的意思呢?

2、理解后两句

过渡:正如同学们所读所感, 三月的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最有诗情画意的季节,也是最该携友同游的季节。可是诗人陶醉于这样的景色当中了么?诗人的眼中没有美景,那有什么?看见什么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后2句诗,说说孤帆、尽、唯的意思。

(1)质疑孤帆:三月的江南美景如画,长江的江面船只如云,那为何作者看见的是孤帆呢?

(2)出示课件(长江江面船只如云,稍后用探照灯定格在一叶孤帆和李白 。)

  师:只有一只船在江上行驶,是吗?一直到这只船都没有了,消失了。看不见了。

(3)师:这就叫“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啊。诗人眼中所见到只有那载着他的好朋友远去的一叶孤帆。

师:谁来说说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话的意思?

生:就是说,只能看见长江,远看就是天连着江,所以说是天际流。

师:这句话内涵这么丰富,怎么能读好呢,看看插图,李白站在江边,假如想象一下我们现在站在江边,船已经开了好一会儿,李白还在望啊,不禁想起两句诗。

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船已经越来越远了,这船已经消失在碧水蓝天了,李白想起了他们在一起的情景,于是他脱口而出这样两句,读——孤帆。。。。。。

师:你觉得李白和孟浩然的感情怎样?

师:我们怎么把这种情深意重读出来,站起来读可以,坐着读也可以,看怎么把这种意境读出来。读。指名读。

3、解析全诗

这首诗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并没有直接抒发感情。前两句中的黄鹤楼和烟花都是近在咫尺,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滚滚长江水和远去的帆船,离岸上的李白却越来越远。船是没有感情的,为什么要说它是孤帆呢?难道此刻只是李白充满离愁别绪吗?船上的孟浩然呢?

因为古时交通不便,从黄鹤楼到扬州要几个月的时间,这两个好朋友不能在一起饮酒作诗了,心里又有何感想呢?

活动5【活动】五、赏读古诗,体会感情

1、想象所展现的画面,看着好朋友远去,当时的李白心情怎么样?仿佛你就是李白,好朋友即将远行,你的心情怎样呢?(依依不舍、忧愁)

2、目送好朋友的船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天边,可李白走了吗?(在想朋友是不是还能回来。)

3、都消失了,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孩子们,古时的长江可以说是“千帆驶过”,但也不会只载一只船吧,可是在李白的眼中,却只有那一艘船,孤帆远影,你能感受到他的心吗?

生:能。我能感受到他对孟浩然感情很深,因为他只注意到了孟浩然的船,一直注视着他,想和他一起去扬州,一直陪伴着他,并没有留意到身边的船。

师:他的眼中,他的心中,只有……

生:孟浩然。

师:如果你就是李白,看到那孤帆远影都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却还长久的驻足,你在想什么呀?

生:我在想孟浩然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多么想和他一起去扬州。

师:多么想和他一起去,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诗句好吗?

4、指名读,评读。

师:而此时,看不到了故人的相貌,听不见了知己的话语。看到,听到的只是在天地间流淌的长江水。望着这滚滚的江水,你能感受到什么?一起去赶紧回

师:眼看帆去远,心如江水流。孩子们,能把这种感受再读出来吗?

我们看,全诗虽没有一个字直接写情,可我们在字里行间却分明看到了诗人的这颗心,感受到了这份情。自古离别多伤悲,“孤帆远影碧空尽,”而不尽的却是这浓浓的离愁,李白吟诵到,女生读——

师:人在千里外,情在送别中。这滚滚涌动的是诗人的情意,带着这深深的情意,李白——(男生读)

师:故人要去的可是花团锦簇的……想到这,又有怎样的感受?非常惋惜。

师:什么时候也能像孟兄这样饱览壮丽的河山,那该多好!带着向往的心情再来读一读。

师:是啊!与故人的深情使得这次分别带着一种离愁。而内心带着对这次远行的向往,又使得这离愁带着一丝愉快。让我们也带着诗人那浓浓的离愁别绪再次吟诵一遍。

5、小结:

人们常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李白目送“孤帆远影碧空尽”有青山为据,流水为证,茫茫的长江水已为李白的真情所动容。如此的深情厚意李白用仅仅28个字就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谓字有数而意无穷啊。其实朗读也是一种表达感情的好方法,你们能把自己从诗中感悟到的情感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么?(师放课件生在乐曲声中练读,再指名读,评价)

6、配乐诵读,入情入境

师小结:这就叫“目相送、心相随”(板书)两人的友情是多么的深厚啊!

活动6【活动】六、拓展交流、积累诗作 

1、交流积累课外收集的送别诗

2、欣赏音乐《阳春三月下扬州》。

3、总结全文:对古人而言,友情是花间一壶酒,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对于我们,友情是什么呢?要靠我们用一生品味,用一生去守侯。

活动7【作业】七、作业超市

1、爱朗诵的你,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并背诵下来。

2、爱写作的你,请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送别的文章。

3、爱画画的你,请将诗中出现的送别场景画下来。

4、爱读书的你,请收集其他诗人的送别诗并整理成册。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9 巨人的花园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相关资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
大小: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学时》
大小:
《21 搭石第一学时》
大小:
《27 乌塔》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