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内容:

共1课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诗风雅致,情景交融,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本单元的文章是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而本诗是一篇形式新颖、能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故事情境,发展学生情感的好课文,在本组课文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体现了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

2教学目标

  1.在了解诗人李白,理解诗句以及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能够借助工具书以及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诗人,理解诗句意思;通过诵读、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体会古诗意境。

  3.能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想象古诗描述情景,感受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

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多元感悟,想象古诗所描述的情景,感受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教学理论 1.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归纳、积累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今后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按“知诗人,解诗题、品诗句,悟诗情”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2.将“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读准、读通、读出诗韵、读出诗情。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批文入境,”读“占鳌头。

  3.在多媒体网络环境支持下,注重情景创设,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5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学生能够收集相关语文学习材料,但面不广,收集材料较散。对本班学生而言,在语言感悟方面深度不够,语感较弱。

6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引故事,揭诗题

1.引用课件,播放李孟在黄鹤楼送别的情景动画,揭示课题。

 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这首诗的名字是?

2.读准诗题。(注意”孟“和“陵”的后鼻音读法)

(上课一开始,通过李、孟交往的生动内容,使学生如见其形、如临其境,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达到了解题入境的效果。 )

活动2【讲授】二、知诗人,解诗题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生已完成预习)

 2.轻声读课题,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并能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送别的地方是黄鹤楼;要去的目的地是广陵;送的友人是孟浩然。

(课件出示长江图,进行简单介绍,使学生能够直观了解黄鹤楼及广陵的地理位置)

 3.指名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李白。

 李白,字太白,晚年号青莲居士,出生于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是唐朝伟大的诗人,他既是”诗仙“又是”酒仙“。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

 (知诗人,解诗题,学生通过自己搜集的资料了解了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创作背景,有了充分的个体思考和体验,为接下来理解诗句埋下伏笔。)

活动3【讲授】三、品诗句,悟诗情

1.请学生介绍有哪些理解古诗的好办法。

 (查工具书、借助注释、看图片、请教老师同学……)

2.课件出示小组讨论要求:四人小组为单位,利用同学们介绍的好办法了解诗的大意,记下不懂的问题。

(训练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把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变成学生间地讨论学习。)

3.全班汇报交流,集体释疑。

(1)品读前两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①结合注释理解“故人”、“烟花”的意思。

结合前面出示的长江地图理解西辞: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自然要面向西,故而说是“西辞”。

②质疑解疑。有没有不懂之处?

③赏析“烟花三月”的含义。

三月,过去人们称之为季春或暮春,正是春深如海的季节。李白当时就站在江边上送孟浩然,江边水汽大,映衬着蓝天的水汽像烟一样。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在雾里开花,有种神秘感。

 拓展理解:如此烟花美景只有扬州有吗?

不是,整个长江中下游一带,一路的繁花似锦,春意浓浓。

 (课件展示,体会“烟”的意境:抓住“烟花三月”的“烟”,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想象,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再出示阳春美景图加深感受,让学生感受、理解、表达融为一体。)

④练习完整讲述诗意:我的好友孟浩然在这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课件出示)

⑤指导朗读。

面对这么美的景色,诗人有心情赏景吗?想象画面,他们会在黄鹤楼说些什么?你觉得该怎样读诗句?

 (用心倾听学生的朗读,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挖掘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学生读出诗情、读出诗韵,读出诗人这种跌宕起伏、复杂的心情。)

 (2)品读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 江上只有一只船吗?为什么说是“孤帆”?

 浩浩荡荡的长江上,来往的船只不计其数,可是,诗人的目光却全部集中在朋友乘坐的那只船上,由此可见他们的情谊之深。

 ②碧空尽怎么理解?(船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尽头)是不是像现在的大轮船一样“呜——”很快消失了?(不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远影)

说明船划得特别慢,目送的时间特别长。

教师总结: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我伫立在江边,目送友人的船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课件出示)

 ③入境想象,师引读。

 学生起立, 此时,把自己当做李白,站立在江边上,让我们一起来送送孟浩然,望着帆影远去,他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两句:(师生齐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那船已成一小点影了,李白舍不得走啊!还在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念到(师生齐诵:孤帆……)

 那船已消失在了蓝天碧水的尽头,想起昨日的种种,他踮起脚来,又在望啊!望啊!他心潮澎湃,高声诵到(师生齐诵:孤帆……)

 (课件出示送别时李白站在江边孤单的身影,看着友人的帆船渐行渐远,逐渐消失在天际的动态画面,此时,悠扬的音乐,醉人的画面,师生动情地朗诵,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距离,从而将整堂课推向了高潮。)

 ④望着这滚滚长江水,你感受到了什么?(依依惜别之情、难舍难分之情……)

 4.归纳总结全诗的表达方法:(板书:情)表面上看全诗没有一个情字,也没有离别这个词,但这些情都蕴含在了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这些景当中(板书:景)表面上看都是围绕这些景在写,实际上,这些景无不诉说着李白和孟浩然之间依依惜别之情。这种写法就叫什么?(板书:借景抒情)

活动4【讲授】四、吟诗文,升华情

1.自由读全诗,你觉得怎么读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你就怎么读。

2.展示个性读背。

(自由读,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展示个性读,可引发学生展示自身独特体会。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如何读出抑扬顿挫,触发学生深入体会,多样化的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的必由之路。)

 3.说一说其他描写人间真情的古诗。

 总结: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这些诗歌之所以经历千年而不衰,我想并不是因为诗歌本身,更主要的是,我们能透过这短短的20几个字,看到诗人那颗真诚的心,这些诗是他们用心吟出来的,所以希望同学在以后学习这类送别诗时,不仅要理解诗歌意思,更要学习诗人那种与朋友交心,以诚相待的情怀。

活动5【作业】

1.画一画(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李白和好友离别之时的情景。)

2.背一背其他描写人间真情的古诗。

活动6【讲授】板书

  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黄鹤楼

烟花

孤帆

长江

借 景 抒 情

活动7【活动】教学反思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我力求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水乳交融,以语言运用为中心,通过朗读、想象、合作、表达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掘诗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揣摩,利用课件图片帮助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与各种情景的朗读,调动学生的兴趣与感情,让学生轻轻松松感受诗词魅力,体会古诗的意境。拓展送别诗积累扩大学生阅读量,进一步感受友情、友爱的温馨。

 但在实际教学过过程中,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读的形式虽然多,但是时间并不够充分,对学生多的指导还需更到位。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相关资源

《3 鸟的天堂》
大小:
《11 去年的树第一学时》
大小:
《9 巨人的花园第一学时》
大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