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内容:

共1课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新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短短的28个字表达了一种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又有一种开阔大气的意境。这节课的目的,主要让四年级学生在原有学习古诗知识的基础上,既想教给学生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又希望学生能通过充分的自学预习,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初步理解古诗内容,通过朗读和交流理解品析诗中用得好的词,来感悟诗人蕴含在诗句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设置上先让学生逐步理解字、词、句,再整体把握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感情朗读。以读之、吟之、品之、歌之、四环节将学生带入奇妙的古诗学习中,而不再是以前那枯燥乏味的学习模式,整堂课轻松愉悦,一节课下来学生沉浸在课堂中意犹未尽。 

2教学目标

1.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孤帆”、“唯”的意思。

2.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在创设的意境中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3、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学情分析

一直以来,很多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只停留在背诵、理解的层面上,甚至老师也很少带领学生进一步深入地去体会、探究、推敲、品味。而诗歌就如一条漫长的路,老师带学生走多远,学生就走多远;如一潭很深的水,老师带学生游得多深,学生就游得多深。所以这节课,我就想带领学生一起来品味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4重点难点

创设情境走进诗歌,理解诗歌,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感受诗歌情景交融,含吐不露而让人余味无穷的妙处。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5教学过程 5.1 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热

课前播放歌曲《长亭外古道边》让学生感受歌曲那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听歌曲,既让在优美的旋律中放松心情,也让学生感受歌曲那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为下面学习古诗做好铺垫。】

二、谈话激趣,揭题。

1、同学们刚才我们课前听的歌曲,谁知道它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依依惜别的感情) 你真是个心思细腻的孩子,感情也很丰富,谢谢你!《长亭外古道边》是一首送别歌,它表达了友人之间难分难舍的离别情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送别的古诗。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个诗题比较长,请同学们注意了,举起你们的食指和我一起来书写诗题。(课件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设计意图:由送别曲引到送别诗,揭示课题,让学生有个初步的概念,知道这节课要学习的是送别诗。】

三、循序渐进,读懂诗题

1.读准诗题

(1)谁来读读诗题?

(2)出示课件读生字。(诗题中有几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鹤:第四声,发音要到位。孟、陵:都是后鼻音。辞是平舌音。

2.个性读题

(1)这首诗题目很长,共有十个字、五个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学们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词重要就着重读哪个词,试着读一读吧。

(2)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相机点拨:

听出来了,你想强调“黄鹤楼”,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知道黄鹤楼吗? 课件出示黄鹤楼图片。(这就是黄鹤楼,它位于湖北武汉市的长江之滨,与湖南的岳阳楼及江西的滕王阁并称江南的三大名楼)☆他强调的是“送”,为什么呢?( 对,因为整首诗就是围绕“送”字来写的,而这首诗本身就是一首送别诗。)

☆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他强调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谁?(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课件出示孟浩然图片。

强调“广陵”,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也就是今天的扬州。扬州可是唐朝最繁华的城市,李白年轻的时候曾经不止5次到扬州游玩过,盛夏时节,他和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课件出示扬州图片。

☆ “之”是什么意思?(去、到。)

(3)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4)同学们,现在,你知道题目的意思了吗? (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自已再读一读题目。

3、质题解惑

聪明、细心的同学有没有发现,诗题很有意思。(为什么是黄鹤楼送孟浩然,而不是李白送孟浩然?)

4.感性读题

(1)介绍背景。据说李白经常与孟浩然在黄鹤楼饮酒赋诗,如今又在黄鹤楼送别,所以黄鹤楼不只是中国的三大名楼之一,它更是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见证地。

(2)听了老师的介绍,我们再读一读诗题,那就别有一番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图片,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诗题。方便下面古诗的学习。】

四、自主学习,读通诗句

1.自由读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读通诗句的要求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做到。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

2.指名读

我看大家读得很认真,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强调生字的读音要准。“辞”平舌音,“唯”)

3、读出诗的节奏感

同学们,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也叫韵律):“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是二二三节奏。我来读一句,你们往下读?再完整地读一遍。(课件出示节奏图)除了这种读法也可以 “故人西辞”四个字连起来读,变成四三节奏(范读),学生接读,再完整读。

5.你们觉得那种方法读起来比较顺,我们就用那种方法一起整齐地读一遍,齐读。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知道读通诗句的要求,出示古诗节奏图,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清节奏,知道可以多种形式读古诗,在朗读中感受古诗韵律美。】

五、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现在是诗百遍其义自现,诗读通了,诗句的意思你能理解吗?怎样读懂古诗,谁有什么好办法?给我们介绍一下,分享一下。(对,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那就是书上的注释。借助注释,我们就可以逐字逐句地读懂古诗。)

2.下面,请大家借助注释,自己试着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同桌相互说一说。

3.好,读完了古诗,谁来告诉老师你都知道了什么?或读懂了什么?诗里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李白送孟浩然到扬州)出示课件(我的好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到扬州去。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向东流去。)

(老朋友辞别西边的黄鹤楼,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到扬州去。孤零零的小船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碧蓝的天空里。)

4.看到很多同学都读懂了这首古诗,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课件出示问题)填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注释自学、大概理解古诗意思,知道整首古诗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是事。】

六、品味诗词,体会诗情

1.读了这首古诗,你觉得作者哪些词用得好,或者说你最喜欢哪个词?为什么?(课件出示问题)

2.惜别

(1)故人。说明李白与孟浩然的情谊深厚。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两人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风流潇洒,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李白曾写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课件出示诗句)意思就是说“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这么亲密的朋友如今就要分别了,他们该是怎样的不舍呢?(不舍)

(2)西辞。(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着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面向西,故而说是“西辞”)(课件出示西辞)

(3)烟花三月。“烟花三月”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出示烟花三月图)(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烟花三月点明了什么?(孟浩然去扬州的时间)何等的美丽,扬州又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肯定更美了,而李白却因为有事而不能随好友下扬州,他的心情怎样?(遗憾,羡慕)(课件出示烟花三月)

(4)下。把下换成“到”或“去”好不好? 比较三句话。(课件出示三句话)(孟告然离开乘坐的是船,船顺流而下,非常的快,从“西”和“下”可见作者用词特别准确。)

(5)孤帆。长江自古就是黄金水道,交通要塞,怎么会只有一只帆船呢?(作者只关注友人的这只船,江帆点点,只见一船。)

孤还有什么意思?(孤独、寂寞。好朋友走了,再没人陪他把酒谈心,人再多,帆再多,心都是孤独寂寞的。)(孤独)(课件出示孤帆)

(6)碧空。是真的消失在天空中吗?(水天相接的地方)(课件出示碧空)

(7)尽。(消失)什么消失了?船消失了,消失在哪里?(碧蓝的天空)而没有消失的是什么?(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谊)

(8)课件出示(李白独立江边图)老朋友走了,而李白却独立江边,目送着船越行越远,渐渐变小,最后消失在碧蓝的天空中,却久久不忍离去,孤独的站在那里,只看见这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滚滚向东流去。此时他的心情怎么样呢?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不舍、孤独、寂寞、悲伤、羡慕、遗憾等)这种种复杂的心情就如这滔滔江水,汹涌澎湃啊!船走了,而李白的心也跟着这滔滔江水随老朋友而去。“眼望帆去远,心随江水流”这是李白后来又为孟浩然写的《江下行》中的一句诗,它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李白当时的心境。(课件出示诗句)

3.感悟

多么真挚的情意,多么感人的画面!一个“情”字贯穿了全诗。板书“情”李白有多少话想对孟浩然说啊!李白纵有千言万语,化作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课件出示诗句)

4.升华

(1)再读。一首好诗,总是经过诗人反复的琢磨、推敲,我们如今是理解再理解,体会再体会,接下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首古诗。我觉得为了抒发李白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后面跟这两行可以再重复一遍。

(2)古人不仅喜欢吟诵古诗,他们还喜欢吟唱古诗,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当一回李白,吟唱一下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件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结合课件插图引导学生进行品析,联想、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就事半功倍。】

七、小结,拓展。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学习古诗的几个步骤。课件出示学习步骤。以后,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些步骤来学习古诗。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关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除了今天我们学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下面请大家拿出我们去年就发的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那里就有几首送别诗,请你们找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读一读,感受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等一下,我们要同学上来读,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八、布置作业

课外收集经典古诗,比比谁积累的古诗多。

【设计意图:总结学习方法,有效指导学生实践,帮助学生养成收集、品读、积累的习惯。】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不舍    羡慕

李白    情    孟浩然

    悲伤 孤独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18 颐和园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相关资源

《4 火烧云第一学时》
大小:
《21 搭石第一学时》
大小:
《17 长城第二学时》
大小:
《6 爬山虎的脚第一学时》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