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内容:

共1课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四年级语文上册20《古诗两首》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0《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

阜外一小   多晓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背诵古诗。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古诗的预习作业,搜集相关地名、诗人及好友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并背诵古诗。

2.在比较阅读中,感悟诗人表达情感的差异。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在比较阅读中,感悟诗人表达情感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对比古诗,交流相同和不同之处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两首送别诗,齐读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我们了解了古诗的意思,这节课,我们还将深入地学习,一起感悟好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谁愿意来读读这两首诗?指名读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2.初步交流

上节课,我们预习后,比较了两首诗的相似之处。指名说

预设一:这两首古诗属于送别诗。

预设二:作者都是唐朝的诗人。

预设三:字面上有相同的用字:尽、故人

预设四:这两首诗的题目中都有送,都表达了诗人与好友送别时依依惜别之情。

板书:依依惜别

这两首古诗有哪些不同呢?请大家讨论交流。指名说

预设一:孟浩然去扬州,元二去安西,目的地不同。

预设二:描写了武汉、扬州和渭城的景色。

预设三:送行方式不同。

预设四:这两首诗的题目中都有送,但是不同的朋友,不同的送别原因,不同的送别场景,在这浓浓的惜别之情中,诗人表达的情感又有哪些细微的差别呢?

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

研读古诗,想象画面,诵读并感悟情感的差异。

1.品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想象画面,感悟诗人的情感。

要想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我们不仅要了解诗句的意思,还要借助文字想象画面。这首诗中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自己出声读读古诗,谁来说说这首古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诗中有画 

预设:长江江水波涛汹涌,岸边黄鹤楼巍然屹立,好友孟浩然在烟花三月要乘船离开去往扬州。李白站在岸上,只看见孟浩然乘坐的小船越飘越远,逐渐消失,只能看见奔腾东去的长江水。

预设:结合语言文字、插图、诗意等想象。

能通过有语气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预设:如果学生对烟花三月的想象不够,语气不够充沛。

引导:此时的南方繁花似锦,烟雾迷蒙。孟浩然要去的扬州会是怎样的美景呢?播放视频。

你还能用哪些词语或诗句来形容扬州三月的美景呢?

预设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预设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预设三:  

到处春意盎然,长江水道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作者为什么说是孤帆呢?

预设:因为只有这艘小船上有自己的好朋友孟浩然。

此时,这个孤字仅仅是形容小船吗?

预设:这个孤字表达了李白孤独的心情。

一个孤字,准确地揭示了李白在送别好友之后那种孤独的心情,真是字字传情啊!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载着好友孟浩然的小船顺着江水越行越远,船影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而此时,李白还久久地站在岸边,默默地面对着滔滔江水,你能理解他此时的心情吗?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自由读诗句,从大家的朗读中,我听出了李白(向往、期盼、孤独、伤感)的心情。

板书:向往  期盼  孤独  伤感

李白的送别是以目相送、别情依依啊。

板书:目。

一年后,李白回忆起当时与孟浩然分别的情景,又写下了《江下行》这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流去的不仅是渐行渐远的小船和奔腾东去的江水吗?更流露出李白内心的心驰神往。

这真是诗中有画、诗中有情、借景抒情啊。板书:借景抒情

让我们再次用深情地朗读再现这令人感动的送别场景吧。配乐朗读。

2.品读《送元二使安西》,想象画面,感悟诗人的情感。

同样是送别好友,王维向我们展现怎样的画面,抒发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一边默读古诗,一边思考:

(1)从诗句中,你想象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默读思考,全班交流。

(1)预设:渭城的清晨,天空中下了一场轻柔的小雨,湿润了地面。旅舍旁的柳树也被雨水冲刷得翠色欲滴。

从你们的描述中,老师的脑海中也出现了这个送别画面。蒙蒙的细雨,青青的柳枝,多么清新的画面,多么忧伤的小雨,又该怎样读呢?

指名读,自由读。

(2)从你们的语气中,我感受到清新中带着一份伤感,为什么这么读呢?你们也读出自己的感受吧。

从哪儿感受到的?(无故人。)

这是一对怎样的朋友呢?

预设:得知元二要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可是特意骑马从长安赶到渭城的啊!这样真挚的深情,你们感受到吗?能读出来吗?

为什么西出阳关就无故人了呢?你们能结合课下查到的资料来说一说吗?

预设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王维和元二分别的渭城在陕西省咸阳附近,而元二要去的安西位于现今新疆库车县境内。两地相距3000多公里,几乎横穿了大半个中国。然而在那个年代,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元二只能骑马远行,这可要走上大半年的时间啊!

预设二:关外到处是茫茫的大漠与荒凉的戈壁,元二此行将长途跋涉,独自面对许多艰难困苦,内心会感到孤独无助。这将是一段历尽艰险,甚至九死一生的征程。

此时,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带着你的理解读好这两句诗吗?

写对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杯杯美酒中都倾尽了好友离别的深情。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和元二这对故人在分别时,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想象着画面,结合着我们刚才读到的资料,写下人物的对话。

预设:王维深情地对元二说:“ ”

元二对王维说:“ ”

全班交流。

板书:悲伤  担心  牵挂  祝福

送别的千言万语都溶在香醇的美酒中,再干一杯吧,朋友!车马已经备好,长路漫漫,后会无期。让我们配着音乐,再来读出自己的感受,铭记这份送别的情意吧。谁愿意来读读?指名读。

(三)再次对比,感悟差异,拓展并延伸积累古诗。

1.背诵古诗。

现在我们再把两首诗放在一起来看看,同样是送别诗,同样是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但李白在送别好友孟浩然去广陵时,心中有孤独、有伤感,更有一份向往与期盼。而王维在送元二远赴安西时,心中更多了一份悲伤、担忧、牵挂与祝福。

总结:不论是李白以目相送的心驰神往,还是王维以酒相送的酣畅淋漓,他们都是在以心想送,以情相送。让我们带着对友情的感动,试着把这两首古诗背诵下来。谁愿意来背给大家听?

2.拓展延伸。

课下,同学们也积累了许多送别诗,谁能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自主交流。

预设一: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预设二: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总结:这节课我们读文字,想画面,通过对比感受到了诗人在依依惜别之中所表达的情感差异。

板书: 20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诗中有画

  目 酒 借景抒情

  依依惜别

孤独  向往   悲伤  担心

盼望  伤感   祝福  牵挂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17 长城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关资源

《21 搭石第二学时》
大小:
《21 搭石第一学时》
大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
大小:
《18 颐和园第二学时》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