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送元二使安西第一学时》

《《送元二使安西第一学时》》内容:

共2课时

送元二使安西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意,体会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2、培养学生在朗读中想象、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揭题释题 ,了解诗人。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吧!播放音乐《送别》,学生跟唱。

师:同学们,这是著名音乐教育家李叔同的作品《送别》,你听完这首曲子后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不舍,悲伤……

师:你们真的用心在听.老师听完后,也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种别离时的惆怅。人生自古伤离别,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亲人朋友一旦分离,往往数年难以相见,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离别情意就成了诗人吟诵的永恒主题。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饱含萋萋满别情的送别诗。

1.揭题,读题,释题。

2.介绍元二,了解诗人王维。

活动2【讲授】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对节奏。

一读:同学们,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先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渭、浥),注意将诗中的4个多音字找出来(舍、尽、更、朝)想想应该怎么读正确。

二读:读通句子,读通顺,学生试读全诗。

三读:读对节奏。课件出示全诗并附节奏号。谁先把这首诗的节奏读一读。师带读,生仿读。师生合作读

活动3【讲授】三、读懂诗意,读出画面,读透情感。

1、师: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幅画面。请大家结合注释和书上的插图,看看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同桌讨论。

学生交流:谁来说说读着第一句诗,你的头脑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你很会读书,能从诗句中的字中去展开想象。(理解“浥”“轻尘”)

(板书:朝雨)(出示课件朝雨)你想怎样读这句诗呢?

学生试读第一句(ppt第一句诗配画)

师:你把这场雨的小读出来了。还有谁想读?

请学生继续试读第一句,(要求读出雨下得小)

指导学生朗读第二句诗(ppt第二句诗配画)

生1:读着第二句,我仿佛看到了绿绿的柳条刚刚长出了嫩嫩的柳叶,非常新鲜漂亮。

生2:老师,我觉得柳条不是刚刚长出了叶子,而是被雨洗得干干净净,所以才会像刚长出来的叶子一样那么新鲜。

师:说得好,你能联系第一句诗来理解这句诗的意思,思维正确,方法得当。平常这里是出塞的要道,车水马龙,柳树上蒙了一层厚厚的灰尘,然而此时的柳和平常的柳有什么不同?带着这种不同,引生试读第二句。学生试读第二句(要求读出柳树的绿与新)

师:朝雨的洗礼,让这柳-----(更加翠绿)读吧----学生齐读 :客舍青青柳色新。(板书:新柳)

师:同学们,你想在客舍的周围不会只有柳这一种景物,可能还会有花草树木,为什么在诗人的眼里独独只看到这柳?师出示古代送行送柳条表示难分难舍的相关资料。师:读了这则资料,你明白了什么?

生1:我明白了“柳”代表了“留”的意思。

生3:哦!我知道了作者这时一心想着对好朋友的留恋。

生4:我还知道第一句的朝雨其实是写作者心情很不好,就像这天气一样,想哭。

师:你们真会思考,善于思考会让你变得充满智慧。这叫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是呀,因为送别,这柳、这雨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伤感。谁来读,学生诵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谁再读------全班齐读。

2、师:除了这朝雨,新柳,你的眼前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看到书的第三句,我的头脑里出现了作者和好朋友一杯又一杯喝酒的情景。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难舍难分吗?

生:因为他们的感情很深。

师:对,他们的感情确实很深,但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同学们,你知道元二此行出阳关到安西有多远吗?(课件出示古地图,点一下古地图,课件演示从渭城出阳关到安西的路途,出示数字3000多公里。)

师:不仅是远,出阳关就是塞外,这样的塞外------课件出示阳关故址,荒凉戈壁图。

师:你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感受到了塞外很荒凉,没有花草树木,一片死气沉沉。

师:好朋友元二要在这样的路上行走半年多,他可能会----

生1:可能会很孤独、很寂寞。

师:可能会------生2接:可能会生病。

师:还可能会-------生5接:还可能在路上会遇上坏人,可能连性命都丢掉,可能再也见不到家人和朋友了 。

师引读:是呀!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所以在饯行宴上,当王维想到好友元二将经历的这种种种种,心中难舍,(教师运用肢体语言)端起这杯酒-----引导学生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

师:这离别的酒,喝一杯,够吗?喝两杯,够吗?一杯又一杯,一杯再一杯,---------引导学生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

师:与君离别意,化作杯中酒,此时的王维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元二说,也许是-------生1接:也许是留恋。师:也许是------生2接:也许是担心.。 师:也许是-------生3接:也许是祝福。师:还可能是------生4接:还可能是叮嘱。

师:此时你就是王维,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把你对元二说的话写下来。

3.学生课堂练笔(音乐伴写)

师:现在,我就是你的好朋友元二,来!咱们端起这杯酒,你想对我说点什么?

师:一声声祝福,一声声叮咛,一句句牵挂,一句句不舍,此时都化为两行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谁来读?(读出牵挂)

师:让我们一起举杯,为好友元二送行吧!读出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板书:劝酒)

师:这是一杯什么样的酒?

师:这酒里有什么滋味?

师: 这酒里包含了王维对元二的什么情意呢? ( 板书:依依不舍)

师:你能把它读出来吗?学生诵读(要求学生读出依依不舍之情)

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门外车马早已备好,王维端起这最后的一杯酒,将别离道尽--------全班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师: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望着好朋友的马车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茫茫天际,王维久久不忍离去,他内心满是------。

师:请带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饱含依依惜别之情,齐读全诗。师用课件出示配有《阳关三叠》音乐的诗伴读。

师:世事难料,王维在元二走后几年便去世了,没想到此次离别竟成了诀别。生再一次带着依恋、哀愁齐读全诗。全班试背全诗。

活动4【活动】四、欣赏《阳关三叠》和唱诗

师:正是因为有了情,这首诗千百年来被代代传颂,不久之后被配上了音乐,成为当时唐代的潮流,也就是现在经久不衰的音乐之一《阳关三叠》,我们现在听到的配乐就是阳关三叠,好听吗?你想不想效仿古人唱唱这首诗呢?

课件出示唱诗视频。学生合唱,师生同唱

活动5【活动】五、拓展古诗,激发兴趣。

离别是歌,离别是诗,离别总是一段情。一样的话别,不一样的情怀。我们学过许多写友情的送别诗,想想有哪些呢?(课件出示送别诗)

师:“人间最美是真情。”就让我们今后继续畅游在古诗的海洋里,不断诗化我们的心灵吧!

活动6【导入】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朝雨

借景抒情 新柳    恋恋不舍    

劝酒

活动7【导入】作业设计

一、我会读。(给正确读啬打“√”)

 浥轻尘 (sì yì) 客舍青青(shě shè)

 更尽 (jǐn jìn) 朝雨(zhāo cháo)

 二、精挑细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渭城朝雨浥轻尘”中“渑”的意思是( )

 A.城市 B.湿润 C.吹洒

 2.“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尽”的意思是( )

 A.饮完 B.全,都 C.尽头

 3.“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故人”指( )

 A.死去的人 B.老朋友 C.故事中的人

 三、诗句诊所。(在错字下画“——”,并改正在下面)

 1.胃城朝雨邑清晨,客社清清柳色新。

 2.劝军更近一杯洒,西出洋关无顾人。

 四、我会辨。

 《送元二使安西》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送别诗,你知道它们还有哪些相同点与区别吗?

 相同点:

 区别:

4.2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送元二使安西第一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送元二使安西第一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18 颐和园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送元二使安西第一学时》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送元二使安西第一学时》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

《送元二使安西第一学时》相关资源

《17 长城》
大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
大小: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学时》
大小:
《18 颐和园第一学时》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