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9 巨人的花园第二学时》

《《9 巨人的花园第二学时》》内容:

共2课时

9 巨人的花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材简析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花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巨人把孩子们再次赶出去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2设计理念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以花园的几次变化为线索,让学生体会当时场景,训练想象、说话、朗读能力,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悟出“有孩子的地方才有春天”。文中有多处运用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对孩子态度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巨人的花园》是第三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本组课文以“童话”为主题,训练重点是“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对于童话,学生们并不陌生,因为在之前的学习中,有过一定的接触,但在学文中感受童话的文本特点,这是第一次。因此,我们将本课设计思路定位为:围绕本组教材的童话专题,引导学生读童话,了解内容;品童话,感悟特点;学童话,明白道理;在一二年级学习童话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透过童话作品中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离奇的情节,感受主人公鲜明的形象。我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心灵的震憾和启迪。

3设计意图

根据童话的特点和本文的情节特点进行设计,这篇童话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在课前检查生字预习时,教师也将两组词语对比出示,给学生感觉上以直观的暗示,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铺垫。本文教学的难点就在于体会对比的表达方法,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学习,把鲜花盛开、绿树成阴的花园与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花园相对比,把孩子们前后截然不同的心情相对比,让学生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感受文本。通过联系实际想象场景,体会场景的变化,从而指导情境朗读。

在学习方式的设计上:从花园变化着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从而体会场景的变化与巨人态度变化的密切关系,明白变化的原因从而升华主题明白道理。教会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以花园的变化为线索,在此处搭建一个研读,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一个大的主题下自由想象、演说,有利于学生自主地解读文本,理解语言,并学会作记号等“不动笔不读书”的学习方法。童话不同于现实,是可以夸张,可以想象的,“教”是为了今后的“不教”文本只是个例子,教会学生学习童话故事的方法。了解童话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引发孩子们学习童话的兴趣,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做准备。在读书中拓展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在读书中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和谐的统一。

4教学过程 4.1 (简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情境,从人物超常与情节离奇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3.引发孩子们学习童话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童话故事的方法。

 学时重点

想像情境,从人物超常与情节离奇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学时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学习童话的方法。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导入课题,解题趣

第二板块:学习生词,析词趣

第三板块:初识人物,品文趣

第四板块:学习生字,识字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解题趣

1.揭题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读童话吗?都读过哪些啊?今天我们学习王尔德的一篇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

2.齐读课题。

3.这篇童话很有意思,一看题目就知道是童话故事,你从哪看出来的?是啊,童话中的人物就是这么的奇妙。看课文插图,体会童话作品人物的奇妙。

(二)学习生词,析词趣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教学。

(1)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说,齐读

 训斥 洋溢欢乐 北风呼啸

 冷酷 增添春意 鲜花凋谢

 脸颊 欢快喧闹 绽出绿芽

拆除 纷纷逃窜 草翠花开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重点指导“洋溢”。

(三)初识人物,感文趣

1.说说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小结:同一个巨人,同学们读出了不同的感受,这是初读课文巨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

(四)生字的学习,指导书写。

1.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指导书写。

(五)作业

书写生词,熟读课文。

 板书: 9、巨人的花园 

  ** 孩子 ** 奇妙的童话

** 春天 **

 **   ** (**为学生发言)

4.2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情境,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2.通过对比,体会中心句“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的含义。

 学时重点

在朗读中想像情境,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学时难点

 体会中心句“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的含义。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时而鸟语花香,时而大雪纷飞,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巨人的花园》,了解了故事的情节,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1.齐读课题。

2.复习字词。

课件出示三组分别表现巨人、孩子、花园的词语,复习。

 训斥 洋溢欢乐 北风呼啸

 冷酷 增添春意 鲜花凋谢

 脸颊 欢快喧闹 绽出绿芽

拆除 纷纷逃窜 草翠花开

(二)想象场景,找变化。

1、再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花园前后变化的语句。

课件出示要求:

小声自由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

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找出描写花园前后变化的句子,做上记号。

2、自主探究:交流花园不同场景,通过强烈的对比,感受花园的变化。

(1)小组讨论交流找到的句子,相互补充纠错。

(2)汇报找到的句子。(课件出示)

(3)联系生活实际,在学习小组里交流想象花园里不同季节的景色,并谈谈感受。

3、通过想象花园场景的变化,指导情境朗读。

(1)自由练读。

(2)想象情境朗读。(配乐指名读)

(三)对比场景,找原因。

通过场景的变化,进一步了解花园变化的原因。

1、是因为巨人赶走了孩子们,指导练读巨人赶走孩子们时的对话。

(1)“谁允许你们到这来玩的!都滚出去”

(2)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2、体会巨人当时的心情:自私,想独享花园。

(四)感受变化,升主题。

整体感知花园的变化是因为巨人态度的变化,升华主题。

1、演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配乐、课件出示背景画面)

2、谈谈自己的感受。

3、巨人明白原因了吗?他是怎么明白的?

课件出示:

“小男孩没有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4、总结全文,谈体会。(交流、体会)

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业。

(1)把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他人听。

(2)欣赏原文,推荐搜集阅读王尔德的其他作品。

没有孩子  冬天

巨人的花园 分享快乐

有了孩子  春天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9 巨人的花园第二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9 巨人的花园第二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11 去年的树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9 巨人的花园第二学时》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9 巨人的花园第二学时》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

《9 巨人的花园第二学时》相关资源

《21 搭石第一学时》
大小:
《17 长城第一学时》
大小:
《18 颐和园第二学时》
大小:
《21 搭石》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