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18 颐和园第一学时》

《《18 颐和园第一学时》》内容:

共1课时

18 颐和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颐和园的美景,激发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和分析的能力,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材料,了解颐和园的魅力,以及它的历史意义。在理解分析课文的地方也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理解。有些难题可以在小组解决,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和分析的能力,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材料,了解颐和园的魅力,以及它的历史意义。在理解分析课文的地方也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理解。有些难题可以在小组解决,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3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颐和园的美景,激发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学、提出问题

1、学生汇报课下搜集的颐和园的资料。颐和园是我国首都一处著名的景点,那里历史悠久景色宜人,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2、复习巩固旧知。

(1)颐和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

颐和园是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师抓住大和美丽引导学生读)

(2)回顾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板书: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1、问题:为什么说颐和园是一座美丽的大公园?

2、小组交流,喜欢那个段落就交流那个段落。

活动3【导入】讨论交流,合作解决。

小组围绕核心问题,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与疑问进行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做好汇报的准备。

活动4【活动】展示评研,运用提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景色?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把描写该处景物的段落多读几遍,说说这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1)找生读第二自然段,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

找生汇报。板书:廊内、廊两旁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长廊的特点。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长廊有什么特点。(边讲边演示图片)

课件出示:

A表现长廊长的句子: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从“一眼望不到头”和“七百多米长”、“273间”等具体的数字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长廊长的特点。)

B表现长廊美的句子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从画的种类多、数量多以及长廊两旁四季常开鲜花表现出长廊的美的特点)

(3)课件出示颐和园长廊的图片,让生观看,谈感受。

(4)赞美长廊。

颐和园的长廊果然名不虚传!游客们走在这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下,欣赏这那几千幅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图画,不时发出一阵阵的赞叹声,你们听到了吗?

古代的绘画技术高超,让我们带着自豪的感读第二自然段。读出长廊的长和美。

3、默读3、4自然段。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万寿山的景物的?板书:山上、山下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课件出示)接着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直观地感受佛香阁和排云殿的高大和辉煌。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接着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直观地感受佛香阁和排云殿的高大和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阁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5)师总结:佛香阁造型独特,雄伟壮丽;排云殿规模宏大,异常华丽。作者正是抓住了它们的建筑特点和宏伟气势,赞扬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巨大成就。自豪的读一读。

4、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看看起到什么作用?

还有哪些语句也写得很美。

课件出示:

(1)“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昆明湖非常平静,非常绿。昆明湖湖面像镜子一样光滑。……点明比喻句: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比喻形象、具体。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形象?为什么?(体会“滑”字用得准确、形象,与“划”字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

(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

5、指导朗读

(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6、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7、读第5自然段,看作者描写了那些景点?重点描写了什么?板书:堤岸、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件出示:“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课件出示图片,各种各样的狮子、体会我国古代雕刻技术的高超。课件出示颐和园的美丽风光,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活动5【导入】巩固达标,拓展深化。

1、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这么美的颐和园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国像这样世界级的遗产还有很多,如长城、北京故宫……,我们作为中国人,为此而感到骄傲。”板书:园林艺术的伟大成就、劳动人民的智慧

2、学习写法:“颐和园这样美,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写的?”(指名生答,并结合板书总结:“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用不同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那么,今后我们写游览活动,也可以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18 颐和园第一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18 颐和园第一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16 母鸡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18 颐和园第一学时》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18 颐和园第一学时》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

《18 颐和园第一学时》相关资源

《18 颐和园》
大小:
《11 去年的树第一学时》
大小:
《13 白鹅第一学时》
大小:
《6 爬山虎的脚第一学时》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