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送元二使安西第一学时》

《《送元二使安西第一学时》》内容:

共1课时

送元二使安西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通过赏读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2.学习按平长仄短的规律来读诗、吟诗,按照平仄规律来吟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3.积累有关送别及边塞诗句,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并尝试运用。

2学情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孩子们都很熟悉,都能正确朗读。孩子们平时都会按“一二声平  三四声仄 平长仄短  平高仄低”这样的平仄规律诵读课外国学经典《千家诗》中的古诗,已掌握了一些吟诵的技巧,并积累了一些送别诗。

3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按平长仄短的规律来读诗、吟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难点】通过赏读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并尝试写诗。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课前诵读《五字鉴》

一、激发矛盾,初步感知读的神奇

课件出示《送元二使安西》第一二句诗,默读: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如果你是画家,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

生:如果我是一个画家,我看见了一个清新的早晨,刚刚下了一场大雨了,把万物都洗涮干净了,杨柳在风中翩翩起舞,真像一个舞蹈家。

如果你是一个诗歌鉴赏家,你最欣赏哪一个字?

预设:

生:如果我是一个诗歌鉴赏家,我最欣赏“新”字,因为这个字让朝雨后的场景清晰可见,雨后,柳色被洗干净而显得更绿了。

生:如果我是一个诗歌鉴赏家,我欣赏“雨”因为平日尘土飞扬,但下了一场雨后,让泥土灰尘都洗干净,经过一场雨,柳的绿色更嫩绿。而且一场雨,在绵绵细雨中更能表现出对元二的不舍。

教师:朝雨、客舍、柳色,真是美景宛如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

2.我不是画家,也不是诗歌鉴赏家,我是一个诗歌爱好者。我就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吧。

(用平仄规律来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心情?(夹杂着伤心的味道)

3. 质疑:朝雨、客舍、柳色,如此美好的景物,为什么一读出来,却读出了伤心、难过?实践出真知,你们也通过读来感受一下。

客色青青:客舍为何会青青?原来都是柳树的绿映衬出来的。

4. 先复习一下平仄规律,再在书本上标一标,然后运用平仄规律来读一读?指名读,交流。

课件:一二声平  三四声仄

  平长仄短  平高仄低

5. 看来,汉语本身就是音乐,唯有读出来才能感受到诗的意境,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但是,光读还只是从一个角度来验证诗人所要表达的心情,还不够,我们赶紧去看看这首诗是谁写的,什么背景下写给谁的?为什么面对美景却夹杂了悲情?

活动2【活动】了解背景,感知读的妙处

1. 了解诗人:这首诗是谁写的?你对于诗人王维又有多少了解?

学生发言后教师课件出示王维简介:

王维:字摩诘,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时间在朝任职。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杰出代表,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有一段经历很特别,大家发现了吗?他曾经一度——奉使出塞。

你知道什么叫奉使出塞吗?去干嘛? (奉了皇帝的旨意到塞外 去打仗、去完成皇上交给的任务)

奉了谁的命令?这叫作——奉使出塞

能不能不去?——不能

为什么? ——因为是皇上命令他去的。不去要砍头的,诛九族。

课题当中哪个字表示出使?使:出使。

齐读诗题。读了诗的题目,你明白了什么?

安西在哪儿?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是谁送元二出使安西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出示课件:安西)

师:同学们请看。(深情地)当时阳关以西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满眼的荒漠,陪伴他的只是那无尽的荒草。除了黄沙还是黄沙,除了戈壁还是戈壁。这一路上,整整三千多公里,即便是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也要走整整6个多月将近200天时间。

同学们,你能想象吗?

也许渭城这儿朝雨浥轻尘 ,安西那儿呢?——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也许渭城这儿处处柳色新,安西那儿呢?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也许渭城这儿客舍青青,安西那儿呢?——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尽管王维心中盼着元二能早些回来,可他最清楚——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如此美景悲情,借景抒情,让我们用诵读表现出来。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活动3【活动】走进话别,感受吟的意境

1. 的确,再也没有人比有着刻骨铭心经历的王维更懂得此时的元二的心情了。一想到张骞出使西域13年,苏武出使西域19年,班超出使西域30年,元二不知何时是归期。在这离别的时刻,身为好友的你,还能对元二说些什么呢?

2.以读代讲:是啊,朋友就要走了,说不尽,道不完,王维再也忍不住了,在客舍里和元二把酒话别。数不清的话语都融在这一杯满满的酒里了,这是一杯怎样的酒?

师:这是一杯永别的酒,他哽咽地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是一杯盛满离愁的酒,他无比沉重地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还是一杯倍加伤感的酒,他低沉地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是一杯饱含牵挂的酒,寄托着他的祝福,他大声地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人送别离不开酒,一是借酒祝福,二是借酒淡化离别的痛苦。酒是送别诗中表示别离意

向最多的载体。自古以来,诗人的酒杯中装载浓浓的情谊的可远远不止王维一个人。你知道哪些诗人的酒杯中装载的是浓浓的情谊?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

岑参《送杨子》:“惜别添壶酒,临歧赠马鞭。”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温庭筠《送人南游》:“唯以一杯酒,相思高楚天。”

活动4【活动】深情吟诵,感受吟的魅力

1. 同学们,诗人喝了一杯又一杯,酒兴正浓,别意却更深,读已不能足以表达他这种情感,忍不住唱了起来。后人将这首诗谱成了曲,叫《阳关三叠》,也叫《渭城曲》(音乐响起)

2.你能唱吗?老师也不能,那我们就半读半唱吧。教师示范。

3.出示吟诵指导。指导“一、出”,读好入声字。

依字行腔  依意行调  三五随意 二四六分明

4. 在这略带忧伤的氛围中,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吟一吟这首古诗。

5. 就在他们分别五年后,王维去世了,此次分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铭记这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全班吟诵全诗(配乐)

活动5【活动】分享送别,感受吟的奥妙

课前,我请同学们自学了《千家诗》中的送别诗,除了这单元两首外,你还记得哪些名句?来分享一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两句来分享即可。

活动6【活动】写诗道别,体会诗的韵律

1. 陶醉是读诗的一种境界。你陶醉了,你就成诗人了。如果你陶醉到一定程度,刷刷拿起笔来能写了,你就真正的诗人。

2. 尝试写诗。

3. 教师分享:

  惜 缘

  阶梯教室春意洋,

老师同学把诗赏。

你读我吟诗意浓,

今朝一别祝安康。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送元二使安西第一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送元二使安西第一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9 巨人的花园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送元二使安西第一学时》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送元二使安西第一学时》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

《送元二使安西第一学时》相关资源

《11 去年的树第一学时》
大小:
《13 白鹅第一学时》
大小:
《18 颐和园第一学时》
大小:
《13 白鹅第一学时》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