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学时》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学时》》内容:

共2课时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受叶老的堪称楷模的人品与作品

2.联系上写文、借助资料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体会借景抒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文本鉴赏能力,也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能够自主学习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这样的文章对刚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不容易理解,对文中表现的叶老关爱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感受叶老的堪称楷模的人品与作品

教学难点:联系上写文、借助资料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体会借景抒情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受叶老的堪称楷模的人品与作品

2.联系上写文、借助资料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体会借景抒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学时重点

学习课文,感受叶老的堪称楷模的人品与作品。

 学时难点

联系上写文、借助资料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体会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课时

一、尝试命题,引导质疑

1. 回忆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修改文章 邀请做客)

2. 尝试命题:如果让你给文章取题目,你会取什么呢?

(学生自由取课题,简单说理由)

3. 引导质疑:你们取的题目都很好。那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这也是我们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章内容取题目,针对课题进行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聚焦难点,感悟“借景抒情”

(一)感知景物,体会特点

1. 自主学习写景片段

(1)你们看!这就是叶老家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出示图片)

(2)这一墙爬山虎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赶快到课文中找一找,用曲线画下来。然后圈出让你印象最深的词语。

2、汇报交流

随机出示: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汇报学生读这两段话,抓住描写爬山虎的重点词语。

第一处:“绿葱葱”“温柔的小精灵”“跳跃”“闪烁”“迷离的光点”等;

第二处:“沉郁”“ 浓浓的湖水”“摇曳”“虎虎有生气”等;

2. 抓住绿葱葱、沉郁、虎虎有生气等关键词,在朗读中体会爬山虎的美。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批画,培养学生快速抓住景物特点。通过交流反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启迪感悟:你认为作者仅仅是在写爬山虎吗?(师指课题)

预设:不是,课文主要写叶老先生。(板书:叶老先生)

点拨引导:爬山虎和叶老先生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再走进课文,找到他们的相似之处。

(二)具体事例,体会叶老为人

1. 自读批画,整体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从文中,你感受到叶老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看出来的?请你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并简单批注。

2. 交流反馈,理解1-5自然段

随机出示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预设:认真、平和、温暖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预设:叶老修改得认真仔细(板书:认真)

补充资料:其实,“我”的这篇作文只有1500字,老师数了数,大约修改了150多处。

出示修改后作文稿第一页。

指导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

题目《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

预设:这样修改用字更准确。

师:还有一处病句的修改让作者印象深刻。(课件出示)这样修改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使文章更干净、规范了。

小结:叶老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那么仔细推敲,可见叶老对待学问真是一丝不苟。

引导学习评语:从这则评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预设: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夸我写得亲切自然,说的全是优点、表扬,都是对我的鼓励、夸奖。

引读:正是因为这则评语,使我——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小结:这些事让我感受到叶老的认真、平和、温暖,正像我初次踏入叶老家,看到的那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再来读读这段话。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设计意图:通过叶老和“我”之间发生的具体事例,体会叶老先生为人的认真、亲切。与爬山虎的句子练习起来,为解读课题打下基础。】

3、交流反馈,理解6-10自然段

过渡:初次看到的爬山虎像有精灵在闪烁着光点,和叶老近距离接触后,我又感到叶老是个怎样的人呢?第6-10自然段你划了哪些句子?

随机出示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预设:叶老和我握手了,他把我当成大人一样,很亲切。(板书:亲切)

  叶老是个大作家,能跟我握手,我很自豪,叶老是个平易近人的人。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预设:叶老把我当成老朋友,交谈得很融洽。

小结:你们知道吗?他们见面时叶老已经68岁了,而肖复兴只有15岁,叶老是个大作家而肖复兴是个普通的初中生。叶老的确是个平易近人的老人。

4. 对话补白,感悟“期待”

这一老一小聊得可投机了,看着这幅插图,猜一猜叶老会和作者聊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师及时评价。

其实这篇文章选入课本时有删改,那个下午他们到底聊了什么呢?自己读一读。

说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或指南之类。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他又说道:“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

叶老满怀期待的话语让我明白了。(出示句子,配叶老肖像,齐读):

“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

“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

【设计意图:出乎意料的谈话内容,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叶老先生质朴的言语,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此处补白夯实了文本的内涵,令学生多层次解读文本,获得语言的发展和精神成长的营养。】

小结:这就是亲切之中包含的期待,质朴之中包含的认真。叶老先生的亲切,对我的鼓励和期待充满了我幼小的心,将要离开时我看到——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小结:当时的叶老先生68岁了,还在关心和鼓励着15岁的我,那样精力旺盛、充满活力,正像那片绿得沉郁的爬山虎一样显得虎虎有生气。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小结和过渡语将人与景自然连接到一起,通过反复朗读、想象体会、抓关键词语感悟、补充资料等多种手段层层推进加深理解。】

三、感情升华,回归主题

(一) 感悟“非凡”

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蕴含着更深的含义。

我 15 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1. 理解“意义非凡”

提问:什么叫做非凡呢?

预设:不寻常,不同于一般的情况。

追问:意义非凡呢?

预设:不寻常的收获,有非常多的好处。

提问:为什么肖复兴认为这个夏天意义非凡?

预设:受到叶老的鼓励,对写作更有信心。明白了作家是怎样做的,作家的作品是怎么写的。(板书:鼓励)

小结:正是15岁时的那个夏天,肖复兴从叶老身上学会了怎样写文章,怎样做人,树立了写作的信心,开始走上文学之路。

2. 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长大后的肖复兴有什么成就呢?

学生自由介绍:杂志社副主编,课文选入大中小学课本,出版了许多书。

出示资料:

肖复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 80 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日子的回忆》、《总有 一处让你感动》、《纸的生命》、《父亲的手记》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 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向往奥运》、《荔枝》、《银色的心愿》、《寻找贝多芬》等篇入选大中小学课本。

补充知识:请你悄悄地翻开最后一页看《后记》部分,他还是我们语文教材的编写委员会的委员呢!找到肖复兴的名字了吗?

小结过渡:正是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他走上了辉煌的文学之路。

3. 练习说话,感悟“非凡”(课件出示):

在肖复兴的心中,他永远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 ,

忘不了……

预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个夏天、叶老先生的较大、那个意义非凡的下午……

(二)理解题意

1. 提问:这节课我们提出文章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你明白了吗?

预设: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就想起叶老先生,写爬山虎就是写叶老。

小结:这种方法就叫做“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 作者就是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抒发对叶老先生的(感激、怀念、感谢……)之情。

2. 理解“绿”字

引读:如今在作者的眼里——

  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提问:爬山虎不会总是绿着,那是什么总是绿着?

引导归纳:叶圣陶的鼓励和教导一直在肖复兴的心中绿着。

(三)反复“颂”读,感情升华

(1)当肖复兴的第一部作品出版时,他忘不了——(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当肖复兴的第一部作品获得大奖,他眼前再次浮现——(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3)1988年,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1992年,45岁的肖复兴满怀深情地写下这篇文章——(生齐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总结: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就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设计意图:一咏三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加深课题理解,感受“借景抒情”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四、拓展资料,深化文本

(一)教师旁白,拓展资料(配乐)

叶老就是这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他老人家不仅仅只关心过肖复兴,他还热情关怀许许多多的文学青年,通过书信,通过娓娓的言谈,以他创办的的刊物,影响、发现、培养了如茅盾、丁玲、巴金等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誉为 “文坛伯乐”、“感动中国的作家”。

(二)指导写话,深情赞颂

面对这位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老人,我们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

1. 学生写话

2. 交流内容(提示:带着对叶老的敬佩来朗读自己所写的片段)

3. 出示课件,结合文本补白(深情赞诵)

(1)叶老先生,我们从您的批改中感受到(您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2)叶老先生,您(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大家的心(融化)了。

(3)叶老先生,你真是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9 巨人的花园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学时》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学时》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学时》相关资源

《21 搭石》
大小:
《11 去年的树第一学时》
大小: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二学时》
大小:
《21 搭石第一学时》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