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18 颐和园》

《《18 颐和园》》内容:

共1课时

18 颐和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教材分析

《颐和园》一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赞美之情。

3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 、照片引入,激情引趣

师:同学们,这些图片美不美?这就是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师:颐和园是北京的一处旅游景点,那里历史悠久,景色怡人,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注意看老师板书课题。颐字的左边里面是个口,(红笔标)左右要写匀称,其他两字也要写得方正。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活动2【导入】二、整体感知,预习反馈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对颐和园有哪些了解?

师:为了更好地读好这篇文章,让我们先来解决一下生字这些拦路虎。

活动3【导入】三、 朗读感知 理清顺序

师:拦路虎解决了,读起课文来就更轻松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思考问题。(出示课件:作者是按怎么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并勾画出来 ?)

师:作者把游玩的过程记下来,就是游记。你看我们刚才勾画出来的是课文的骨架,就是写游记搭架子的方法。

总结:你边走边看,一路景物在变,你把它写出来,就叫移步换景。

师:现在咱们再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播放课件)体会一下作者的游览顺序。 自己读读吧(板书游览顺序)

活动4【讲授】四、 深入感知,品读文本

1长廊

师:现在就让我们就跟随作者先到长廊看一看。作者说,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它到底因为什么而有名?

师:它觉得长廊的长让它出了名,你觉得呢?

师: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师:看不完的花 请你带着这种感受来读一读吧?

生: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师:一个满字别有韵味,谁再来?

生: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师:七百多米的长廊啊,两旁都栽满了花木,可见花真的不少,所以作者说,这

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学生接读)

师总:站在这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上,看着绿色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头顶着五彩画卷,闻着扑鼻的花香,该是怎样的感受啊,谁能连起来读一读?(出示课件)

配乐生: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师:同学们,语言文字就是这么奇妙,读着读着就可以把我们带到那种境界。

师:长廊看似平常,但却用它的长,它的画展示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美,这就是它的有名所在。让我们合作着来读一读这段文字,老师读蓝色部分,找同学读黑色部分。红色部分我们一起读。

师生合作读:

师: 好一个美不胜收的长廊。(音乐到此为止)

2万寿山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正面,谁来读读这句话。(出示课件: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一留一点儿痕迹。)

师:正前面,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在这面镜子里你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师: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有谁忍心打破它呀,谁再来?

生: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师:大家读得好,谈得好,都是因为课文中哪个字用得好?

生:滑

师:是啊,课文里的小泡泡也是这么告诉我们的,请大家再用心地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滑字的用词精妙。

生读句子。

师:好一个俊美的昆明湖,难怪乾隆皇帝曾这样称赞它:读(课件)

生: “何处燕山最畅情,无边风月属昆明”

 师:这可是一个皇帝在赞美它呀,“何处燕山最畅情,无边风月属昆明”再读

生:“何处燕山最畅情,无边风月属昆明”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近昆明湖,去看一看它的别样风光,老师想请3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你看到了怎样的风光?

3生接读第5自然段,其余思考

师: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我看到了湖中心的小岛。

师:这也是一处重要的景色。

生:我看到了十七孔桥,桥栏杆上还有许多小狮子呢。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这就是十七孔桥,古老的栏杆,整齐的桥洞,在这座汉白玉石桥上,还有544只小狮子呢。

师:你们看。它们有的?

师:多么可爱的小狮子,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师: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里的桥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件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它叫十七孔桥吗?

生:因为它有十七个桥洞。

活动5【测试】五、掌握课文结构

师:单看桥就这么引人入胜了,更不用说其他景色了,难怪作者会说 (课件)

生: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说到底就是要告诉我们:(课件)

生: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师:说到底还是要告诉我们:(课件)

生: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大家看看这两个句子都在课文的什么位置?

生: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看看这两句话里都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美丽。

师板书美丽

师:像这样在文章的开头讲,结尾又讲的方法叫什么?

生:首尾呼应

师:你真聪明,这就叫首尾呼应。这种方法即可以突出事物特点,又可以加深印象,我们在写作时可以用上它。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首尾两个自然段中发现“美丽”一词重复使用,再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从而认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师:这么美的颐和园,谁来跟它写一句广告词。

活动6【作业】六、总结

师: 品读着静静的文字,感悟着作者的写法,我们一起游览了颐和园。课下,希望同学们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抓住自己十一假期里到过的一处景点,写一篇游记。(课件)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18 颐和园》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18 颐和园》”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11 去年的树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18 颐和园》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18 颐和园》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