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长城第一学时》
《《17 长城第一学时》》内容:
共2课时
17 长城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读写本课生字,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语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1. 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生字、词语的理解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学生互助的形式解决。
2. 学生提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已比三年级有了突破。在拓展阅读的时候学生通过提取有用的信息对课文进行延伸理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祖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绍景点的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1、读准“崇山峻岭”、“气魄雄伟”等生字的读音,能准确书写“旋”字。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语的意思。
3、初步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学时重点1、读准“崇山峻岭”、“气魄雄伟”等生字的读音,能准确书写“旋”等字。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语的意思。
学时难点初步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想做一个小调查。在这柳绿花红,清香袅袅的春天,你们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呢?你们想知道老师在这如此美好的春天里最想干什么吗?老师最想带着你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去哪里呢?毛主席曾经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去登——(生齐读:长城),一起去看——(生齐:长城);一起去游——(生齐: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长城)。
2、板书课题,播放视频。
活动2【讲授】初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认读生字,解决词语
1、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瞧,这一课的生字相信你们会读了,现在请同学们把生字读给同桌听,读不对的,帮他纠正。
2、指名小老师带读。
3、去掉拼音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4、理解词语。崇山峻岭 屯兵 凝结 蜿蜒 气魄 奇迹
(三)谈印象
1、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说说读完课文后,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
2、文中是怎样评价长城的?(学生齐读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3、质疑:为什么说长城是“奇迹”呢?下节课我们再来解决这一问题。
4.2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学时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时难点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绍景点的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整体感知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2、欣赏图片: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欣赏长城的景观。(课件)
3、谈感受: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4、课文中用了哪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的?
活动2【讲授】精读课文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一)齐读句子
1.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质疑: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自由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2.交流汇报: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长城)比作(长龙)。
——一万三千里:这里运用了(数字说明),山海关在河北省,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
(课件)长城经过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2)(课件第一自然段)齐读:你能读出这样磅礴的气势吗?
(3)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
(4)高大坚固
——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
——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高大:两米多高的垛子
——坚固:城台(屯兵和传递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3.小结:学习了1.2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自由发言)
4.齐读:把这种雄伟的气势读出来。
(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
3.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
(3)站在长城上,想起了(劳动人民),此时此刻,作者内心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4)小结: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4.(1)问:在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怎样搬运材料修建长城的?——(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
(2)这可是两三千斤重的巨大条石呀,劳动人民是那么的艰辛呀。
(3)请读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思考、交流:
“多少”表示(无数)。
劳动人民为了修建长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
(6)让我们带着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齐读)
(四)整体把握课文,升华认识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自由发言)
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2.请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活动3【讲授】写话寄情三、写话寄情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
3、为长城写广告语。
活动4【练习】作业布置一、拼音乐园。
Pán xuán qì pò xióng wěi zhì huì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 ) ( ) ( ) ( ) ( )
二、仿照例子,从文中找出类似的词语来
例:陡峭的山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择优录用
凝聚 凝结
1、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 )成的。
2、农民的汗水( )成一粒粒粮食。
气势 气魄
1、这样( )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这座山很有( )。
四、句子百花园。
1、多少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前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雄伟壮丽。(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用得真好,体会到它的好处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17 长城第一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17 长城第一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7 蟋蟀的住宅》,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