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17 长城第一学时》

《《17 长城第一学时》》内容:

共1课时

17 长城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习目标

1.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重点词语,学写“垒”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感受长城气魄雄伟、高大坚固等特点。并在图文对照的阅读中,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体会表达方法,并尝试用"比照”的方法描述身边一处事物的特点。

2学情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文情文并茂,语言准确精当。学习此文,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可以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文本背后的表达秘妙,将“学习语用”与内容理解、陶冶情感相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者紧扣“怎样写”这一核心问题,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既使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课文内容,也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咀嚼中感受作者表达的妙处,寻找并得到文本语言表达的密钥。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等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关注语言形式,揣摩表达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巧读词语,初识“长城”

1.出示词语,猜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嘉峪关 瞭望口  屯兵  堡垒  崇山峻岭   气魄雄伟

2.指名读,正音。

3.揭示谜底:长城

4.顺势板书课题,齐读。

活动2【讲授】二、图文结合,走近“长城”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长城的?

(1)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交流: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长城的?指名生回答,相机板书。

活动3【讲授】三、 感悟语言,品味“长城”

引导学生静心默读1、2自然段,体会作者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又是如何写出来的,再分段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长城的特点无疑是看长城部分的领。用“体会作者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又是如何写出来的”这一主问题贯穿,引导学生直面语言文字,探究表达密妙,感受长城魅力。】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对照长城远景图,体会气魄雄伟的长城,并感受比喻、数字在语言表达中的妙处。

预设一: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1.生交流,感受到了长城什么样的特点?是怎么写出来的?

(1)长度

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写出了长城长的特点。

(2)姿态

出示远景图片,理解词语:蜿蜒盘旋

(3)雄伟

借助注释,运用组合词意的方法理解词语:崇山峻岭。并联系词句体会长城的雄伟。

(4)指导朗读

读出长城的气魄雄伟。

预设二: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感受到了长城什么样的特点?是怎么写出来的?理解:一万三千多里。(结合地图,链接相关信息理解长城的“长”)

(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描写远看长城时的表达方法,通过一个比喻(长城像一条长龙),一个数字(一万三千多里)来写出长城气魄雄伟的特点。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长城的气魄雄伟。】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对照长城近景图,体会高大坚固的长城,并感受和练习比照的方法。

1.整体感知第二段的描述顺序及长城特点高大坚固。

2.图文结合,完成学习单第一题。理解长城构造及作用,并顺势通过会意识字的方法进行“垒”字教学,完成学习单第二题。

【设计意图:巧妙地将写字教学无痕地融入阅读中,明文意,解字义,记字形,数举合一,兼容并进,让写字教学的张力最大化。】

3.链接诗句,进一步感受高大坚固的长城为独一之奇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高适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汪遵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贺之章

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孙中山

4.联系句子体会写法。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1) 生交流,写出长城的什么特点,怎么写的。

(2)比较两句话,体会比照的好处。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

明确:用五六匹马并行这一熟悉的事物来作比照,(板书比照)更清楚地写出了长城宽的特点。

5.读写结合,当堂练笔

(1)链接以前学过的课文句子

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 ——《太阳》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清明上河图》

交流:作者是用什么来作比照,揣摩这样写的好处。

(2)小练笔:练习用比照的方法写出事物特点,完成学习单第三题。

【设计意图:在读中体会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感受比照这一方法在表达上的妙处,开启语言表达密码,并进行课堂练笔,使读写水到渠成不着痕迹地巧妙融合,让阅读过程成为“走进文本--触摸语言--跳出文本--活化运用”的综合体。】

活动4【讲授】四、师生合说,激情结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看长城这一部分,我们知道了,它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运用了比喻、列数字、比照等写法,写出了长城气魄雄伟、高大坚固的特点,那么站在长城上,作者会生出怎样的联想,发出怎样的感叹?又是怎样写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17 长城第一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17 长城第一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19 秦兵马俑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17 长城第一学时》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17 长城第一学时》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

《17 长城第一学时》相关资源

《21 搭石第一学时》
大小:
《送元二使安西》
大小:
《7 真实的高度第一学时》
大小:
《21 搭石第一学时》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