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长城第二学时》
《《17 长城第二学时》》内容:
共2课时
17 长城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情分析:作为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对长城的了解也只限于课外书的简单介绍,为了让学生与文本有所联系,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文字资料与图片资料,教师精心准备了有关长城图片的课件,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读课文,看图片,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长城了。 2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屯兵、气魄雄伟”等词语。2、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的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4、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4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教学课时:两课时 6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课件。 7教学过程 7.1 第一学时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看图导入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出示幻灯片,介绍长城以及秦始皇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活动2【活动】初读课文,了解文意1.自学生字新词。
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想一想,了解课文各个段落的大意。
活动3【活动】图文结合,说一说1、学习生字新词。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嘉峪关 城砖 垛子 屯兵 堡垒 陡峭 凝成 气魄
2、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理解词语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3、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4、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1)一条“龙”(2)“高大坚固”;(3)结晶;(4)奇迹。
活动4【练习】作业
一、按要求填空。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从东头的__________到西头的__________有__________多里。
2、近看长城,它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____________。
3、站在长在上,不由地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__,长城是____________的智慧和创造。
4、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____________,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____________。
二、比一比再组词:
崇( ) 峻( ) 砖( ) 仗( )
踪( ) 俊( ) 传( ) 杖( )
7.2 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1、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登《长城》,一起继续游《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长城》。教师板书课题。
2、经过上节课的学习,长城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活动2【讲授】学习第二段1、这段话给我们介绍了长城的什么?(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是从那几个方面给我们介绍的?(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城墙顶上),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由近到远)
3、理解段落整体上的总分顺序。
4、理解”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句话的巧妙之处。
5、师:同学们,长城就是这样,用它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它的气魄是这样的雄伟,它的形象是这样的高大,它的精神是这样的刚毅,不由得让我们由衷的赞叹。
活动3【讲授】学习第一段1、看图读文感受长城的长。
2、理解词语“崇山峻岭”。
3、理解句子“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
4、师:长城就是这样实实在在地,巍峨的屹立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之上,他是那样的雄伟,他是那样的高大,他是那样的坚强。
活动4【讲授】学习第三段1、体会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2、体会修长城的艰辛,古代劳动工具的落后,加上地形的险峻,更加突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指导朗读。
活动5【活动】总结总结:是啊,长城不愧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更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活动6【活动】拓展延伸假如你是一位登临长城后的名人,在留言本上,请为长城留下你心中的感言。
活动7【练习】课时练习一、把下列词语补从充完整
( )山( )岭 互相( )应
蜿蜒( )旋 气( )雄伟
二、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这一断长城建筑在八达岭上,高大艰固,是用具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
2、城墙上铺着方砖,向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
三、下面的短文同样是写长城,表现的中心也一样,但课文与短文在取材、写法上有哪些不同呢?把你的看法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然后写下来。
登上长城,抚摩着风雨剥蚀的城墙墙身,我几乎惊呆了:城墙竟是用如此巨大的条石和城砖构筑而成的。俯视墙下,少说也有六七层楼那么高。举目眺望,山势险峻,有的地段简直如同站在峭崖边,手扶城墙都不敢探出头来看看那无底的深谷。遥想当年,古代人民是如何将这么重、这么多的砖石搬运上山,又砌在这险要的地势上的呢? 如果说这是个谜的话,那么有一点可以肯定不是谜倒: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是我们伟大祖国民族精神的象征。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17 长城第二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17 长城第二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18 颐和园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