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17 长城第二学时》

《《17 长城第二学时》》内容:

共2课时

17 长城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4.2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学时重点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学时难点

1.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运用文中文字,用导游词的形式介绍长城的雄伟壮观。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长城(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昨天我们随着作者从远处一起观看了长城——出示:远景图,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我们借助插图一起来背一背第一自然段

2. 一万三千多里,差不多——有一万六千多个操场那么长,是厦门到北京距离的4倍,日夜不停地走得走54天,长城真——长啊!(板书:长)

3.如长龙般的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是多么的雄伟壮观,人们不得不赞美——生接读(出示句子):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人们不得不惊叹——生接读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过渡: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长城,感受它的雄伟壮观。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第二自然段)

1.导学思考: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可以是默读,可以是轻声读。一边读,一边再次梳理以下两个问题:

(1)从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长城的雄伟壮观?(找到相关的句子,找出重点的词语,谈体会,也可在旁做批注。)

(2)找到描写长城构造的句子,思考并画下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的作用。

2.合作交流:小组长组织组员进行交流。

三、个人展示汇报。(第二自然)

1.谁来说说你从哪个句子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观?

出示句子: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补充资料:

八达岭长城建于海拔约六百米高度之处。城墙的平均高度为约为八米,上宽约六米,下宽近七米,其墙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因此墙身高大坚固。(高大坚固)--板书

如此高大坚固的城墙修建容易吗?(不容易)怪不得人们要惊叹:——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人们不得不赞美——生接读(,出示句子):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城墙顶上——既平整又宽阔,多宽呢——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马是我们熟悉的事物,这样,拿我们熟悉的事物来进行对比,就很容易想象出城墙顶上有多宽,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用上这样的写作方法,表达就会更具体形象。

 (3)指导朗读:谁能通过朗读,读出长城的高大坚固?(个别读,齐读)

让我们继续来交流,谁来说说城墙构造的句子?

出示句子: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1)生边回答,边画下长城构造的作用

垛子——(用来防御);

嘹望口——供嘹望用;

射口——射击用

城台——既可以屯兵,又可以互相呼应。

(2)当士兵从嘹望口发现敌情时,便迅速来到城墙顶上燃放烟火,远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听到,这样一座传给一座,几千里外的敌情在几个时辰内就可以传遍长城内外。开始打仗时,士兵可以从射口进行设计,垛子则为士兵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设计可真——生接:巧妙;板书:构造巧妙

如此巧妙的这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呀!板书:血汗、智慧

难怪人们惊叹(出示,生齐读)——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巨龙;近点看,它高大坚固、气魄雄伟;那么(出示句子)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你会想起——生答,你会想起——生答。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1)孩子们注意红色字体的“站、踏、扶”这三个字,说明了作者此时已身在——(生接)长城之上了。连续的三个动词,就写出了地点的转换,可见作者用词准确精当。

(2)再齐读这句话,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3)作者是勉强地、刻意地想起了劳动人民来吗?(不是)

(4)理解“自然”一词

(5)从自然一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是啊,那是因为长城的建造凝聚着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啊!

2.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哪句话还能体现出长城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出示句子: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1)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重(出示小练笔),试想同学的平均体重为60斤,一头猪300斤,那么:

  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重,相当于  35--40  个同学的重量;

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重,还相当于  10头猪的重量   。

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2)读着这样的文字,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请用老师给你的句式来说一说。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我仿佛看到劳动人民____________,我仿佛听到_____________;

 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仿佛看到劳动人民____________,我仿佛听到_____________;

  当夜晚来临,大地一片孤寂,我仿佛看到劳动人民____________,我仿佛听到_____________。

3.在同学们的叙述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回到了古时候。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资料吧:

  出示资料:

  公元607年,暴虐荒淫的隋炀帝杨广发动人民修筑长城,死亡人数多达六七十万人,当时隋朝总人口约4000万,筑长城的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1.7%,也就是说,平均每百人死一个半。

  据统计,我国历史上有二十多个朝代修筑过长城,累计总长度在十万里以上,仅以明朝所筑的长城粗略估计,将“长城的砖石、土方来修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墙,则可环地球一周有余。如用来铺筑一条五米宽,厚三十五厘米的马路,则可绕地球三、四周。”

  4.同学们看完资料的补充,我们不得不把无数劳动人民的艰辛读出来:(出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我们不得不再发出这样的惊叹:(出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所以,如果老师把这句话中的“多少,和 才” 去掉,行吗?

出示: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不行。多少,说明“无数”,才,说明长城是好不容易才建成的。)

是的,正因为有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有了——

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学到这,你们明白了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根据板书,总结梳理)

2.长城,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许多名人志士都把登上长城作为自己的梦想,我们来看看几位国家领导人发自肺腑的赞誉之词(指名读):

(1)不到长城非好汉!  

 ——毛泽东

(2)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3)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4)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总理拉宾

3. 是呀,长城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中外游客,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朋友呢?请你续写一篇长城导游词。

长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您乘坐着99号汽车前往北京,观赏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一——长城。我是大家的导游,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请教我。祝大家旅行愉快!

长城修筑在崇山峻岭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17 长城第二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17 长城第二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9 巨人的花园第二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17 长城第二学时》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17 长城第二学时》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