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学时》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学时》》内容:

共1课时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学情分析

  中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加上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会搜集、阅读一定的资料,会借助工具书、上网、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所以对于普通文章的理解应该没有多大问题。但这是一篇科技类说明文,用词准确、语言简洁,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语境中多加体会,从而把握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语言感情朴实无华。没有华丽的语言,孩子能体会到深沉的情感吗?怎么能让学生用有感情的读去触动他们的心灵?读是阅读课的灵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也明文指出: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杨再隋先生说:“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语言的感知、积累、理解靠读,掌握语言的规律靠读,情感的激发熏陶也靠读。小学课本中的说明文由于文体的特点,许多学生都觉得枯燥无味,老师教起来也觉得难教,就要充分地利用“读”来达到说明文教学的目的。在良好的网络情境中,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基于这种认识,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力求突出五点:

  1、 创设网络情境,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

  2、 抓中心句挈领提顿,一咏三叹,读出情感。

  3、彰显对比,贯穿整课,读懂内容。

  4、嵌入微课,突破难点,读出趣味。

  5、想象说话,句式训练,读出条理。

  6、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说,创设情境的练。

3重点难点

  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本课的设计应该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在学文与实践中深刻感受对比手法的凸显作用。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对比的手法凸显物体的特点的表现手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人类生活变化的课文,好吗?

板书课题:20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生齐读,“呼风唤雨”这个词让你想到了谁?

 生1: 生2: 生3:

4、那么在课题里“呼风唤雨”还是法力的意思吗?两组查字典,三组上网查阅,说说“呼风唤雨”的意思。(查字典的人抓住关键字义结合词语和语境就可以理解词语,多动脑,多用工具书。上网可以很快查到整个词语的意思。)

生1: 生2: 生3:

(对比感受,看来上网查阅比字典还方便快捷。)

5、师解说“呼风唤雨”的意思,原意指……现指……

6、再读课题,读出支配大自然的气势出来。

【设计意图】:对比感受,看来上网查阅比字典还方便快捷。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教给学生理解词语可以抓住关键字眼来理解词语。积累学习方法。

7、你们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它现在还不是一句完整的话。

(引导)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8、师:题目和第一句话意思相同,它提示我们,说明这句话是课文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当堂训练的第一题的位置。

这节课,我们就抓住这句话来深入地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从补充题目入手,联系第一自然段,确立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样直奔主题,简明扼要。

活动2【讲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请生自由朗读课文,不懂得地方多读几遍,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学生字,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情况。出示:

寄托 哲学家 呼风唤雨

幻想 洞察 农耕社会

依赖 潜入 腾云驾雾

程度  归根到底  程控电话

开火车认读。

3、文章中有些难读的句子,考考聪明的孩子能不能读通顺。

(1)、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2)、正是这些发现与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师:(第二句中发现和发明常常区分不开,想不想区分开他们,好学的孩子让我们来一起看个视频吧!)

3、生看微视频学习“发现、发明”的用法。并用练习检测。

(1)你们明白了发现和发明的区别了吗?

(2)我们来检测一下吧!(生做练习检测,练习2题)并汇报。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文中难区分的词语发明、发现,通过看视频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师: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得到大大的改变和改观,我们怎能不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活动3【活动】三、联系生活,精读品读

(一)、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注意边读边画。

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笔画出与中心句相关的语句,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交流理解,感悟方法

1、预设:学习第4自然段。

老师出示第四自然段字幕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吧。

(2)20世纪的科学成就到底有哪些呢?你们能从这段中找出来吗?(男生读20世纪的发现,女生读20世纪的发明。)

(3)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科学成就吧。认真观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发现或发明,给大家讲解,做一个优秀的讲解员。(鼓励学生讲解,并奖励。)

(4)欣赏了这些科学成就,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你能把这种心情读出来吗?(自由读后展示读。)

(5)我们接着看这些句子,作者为了说明20世纪的科学成就,他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写?

(6)大家能感受到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自读再感受)汇报(突出了20世纪的特点……)

(7)同学们,与过去的王公贵族比比看,我们还有哪些地方比他们过得更加舒适、更加方便呢?(结合生活实际来比较)

(8)孩子们,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过去那些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当他们看到这些科学成就时,会怎么说 ?

(9)是啊,这些成就、这些变化会让他们惊叹不已,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意图】:在学生读文和看图片、搜集讲解资料中感受科技的方便与快捷由衷的发出赞叹,多次反复,深入感悟。学生在这实实在在的参与看图、讲解的过程中,自然明白了是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而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预设: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能感受到?再找找看,继续交流。

(1)你能把这段读一读吗?(生读,其他生说说自己眼前浮现的画面)

(2)孩子们,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相机出示农耕社会图)

(3)在农耕社会里,“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仅仅是没有这些吗?你还能说说那时没有什么?师引导说:(农民种地的时候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农民出行的时候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农民家里没有( ),没有(   ),没有(   ),也没有( )。)

让生明白在说这样的句式时应该有条理,一类一类说这样才不会有零乱感。

(4)农耕社会什么也没有,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你们知道我们祖先的幻想都是些什么吗?(相机给这些词标出红圆点)

(5)现在,祖先的那些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幻想实现了吗?

(6)在现代生活中,你们能找到他们的影子吗?

(7)何止这些幻想变成现实啊。你们随便替祖先说一个他们的幻想,肯定都能实现。你能举一种吗?(查阅资料包)学生动手查资料包。

让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8)这么多美好的愿望,在短短的一百年的时间里都得以实现,实在太令人骄傲了!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你们能找出来吗?

(9)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句诗的意思是: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读一读。

(10)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这个成就怎样?(巨大……)

(1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吧。

(12)我们祖先的愿望如今都变成了现实。我们又怎能不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13)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够感受到这样的变化,我想,他们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意图】:仅仅凭借课文中“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这么简单的一段话,学生很难体会到农耕社会人类物质生活的贫乏,而物质生活的贫乏又势必影响人的精神生活。如果学生没有体会到这一点,也就无法领略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也感受不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选择话题进行想象、扩充,让每个学生在想象中“亲历”农耕时代人类生活的情况,以及农耕社会人类的梦想在20世纪的实现。在对比中深层次的感受:科技的魅力!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这样全方位的参与文本,参与课堂,联系自己和生活,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体会。

活动4【练习】四、感悟写法。(迁移运用)

1、至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用什么写法,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

(对比手法)

2、交流对比手法的好处。(凸显的作用)

3、看微视频进一步感受对比的好处。(播放“笔袋与笔盒”的视屏)

4、交流收获。

5、写写自己想设计的未来的笔袋,注意对比现在笔袋和笔盒的优缺点,扬长避短进行设计。

6、交流对比谁设计的笔袋更吸引顾客的眼球,会很畅销,为什么?

7、对比后继续修改自己的设计,再交流。再对比中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总结:孩子们,20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的呢?(生: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生: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是的,这样一问一答的句式,就是设问句。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不断的改善着人类的生活,未来只要我们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多的奇迹,我们的生活将更美好!希望你们做勇于实践的人!

【设计意图】:学生分别交流自己自始至终的感受到的对比的好处,看视频,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入手,贴近生活,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体会,最后领悟作者举事例 、作比较、围绕中心句去写的表达方法。这样设计旨在体现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教学思路。教学中渗透从读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对比中激发创造未来的笔袋,力图体现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

活动5【作业】五、作业超市

1、师:下面,老师向你推荐两本书籍《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和《五光十色的新科技》,希望你们抽课外时间去读一读。

2、师:完善自己的笔袋设计,读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附: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科学技术  发现 发明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29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29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24 给予是快乐的》,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29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学时》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29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学时》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学时》相关资源

《21 搭石第一学时》
大小:
《11 去年的树第一学时》
大小:
《11 去年的树第一学时》
大小: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学时》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