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内容:

共1课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借助“电子书包”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能够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体会诗人送别时依依不舍之情。

2、借助“电子资源包”,合作探究,初步感知古人送别文化,能够用简单的方式表达。

2学情分析

本班在被确定为“云教育”实验班之后,学生经过培训对平板电脑和教学软件的使用具有了一定的操作能力。能在电脑上完成答题、查阅资料等学习任务。其次,经过四年的语文训练班级学生绝大多数能达成中段语文教学的目标,在语言思维能力方面和交际语境训练方面尤为突出。

3重点难点

1、借助优课电子书“资源链接”读懂古诗,并有感情朗读。

2、能在小组探究中感知古人送别文化,会用简单的方式表达。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前交流

一、课前交流

学生欣赏送别时画面的图片,配音乐《送别》,再交流谈感受。

二、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检查预习,理解题意

1、抽读课题。(预设难读生字:孟、陵)

2、调查朗读预习。(调查学生对古诗的读、背情况)

3、调查对诗人的了解。(简要介绍李白、孟浩然)

4、根据自己的理解,说题目的意思。

(二)理解诗意

1、调查以前理解诗意的方法。(借助注释、字典、图片),引出电子书里的理解诗意的方法。(运用资源链接)

2、学生自学:借助注释、图片、资源链接,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探究:练习将每句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表达清楚、明白。

4、全班交流。

5、欣赏诗句里的画面,感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有感情朗读古诗

1、探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A、探究送别的地点,时间,指导学生将地点和时间读出来。(朗读技巧:一停一顿)

B、自学“李白、孟浩然相识相别的故事”,体会不舍之情,并在小组里练习诗句的有感情朗读。

2、探究学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A、探究“孤帆”,试读出“孤帆远影”和“碧空尽”。

B、探究“李白是否离去?”,引出李白对孟浩然的不舍之情,并练习朗读。

3、在音乐声中有感情读古诗,并练习背诵古诗。

三、初步感知古人送别文化,能够用简单的方式表达。

对于古人来说,交通特别不方便,一次分别或是10年不见,20年不见,亦或终身不见,所以他们特别珍重这离别的时刻,或是像李白一样以诗作为赠别,或是以物作为赠别,或是折柳送别,今天我们来浏览一个关于送别故事、歌曲和诗句的电子资源包。

1、学生打开电子资源包,自主浏览。

2、调查学生感兴趣的类别,并指定地点,让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自己选择合作伙伴,重新组合小组。

3、出示学生任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任务:

诗句:我们可以读懂诗句的意思,读出送别之情。

故事:我们可以讲一个送别的故事,还能表演。

歌曲:我们能带大家欣赏歌曲,感受离别的场境。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内容。

四、当堂测评(附习题)

(一)分发试题

1、故人西辞黄鹤楼中“辞”的读音是(  )

   A:cí B: chí

2、选择诗句正确的朗读节奏(  )

   A:烟花/三月下/扬州   B:烟花/三月/下扬州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讲的是(  )

   A:李白送别孟浩然   B:孟浩然送别李白

4、古诗中“故人”的意思是(  )

   A:老朋友 B:故乡的人

5、多选题:古人送别的方式有(  )

A:打电话送别  B:折柳送别  C:写诗送别

  (二)教师反馈学生答题情况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了解古人的送别文化,其实现代人也有自己的分别方式。

1、师朗诵六年级老师写给学生的送别诗《别离是首诗》

别离是首诗,是首悲伤的诗;

朝夕相处的日子啊,就这样匆匆翻过;

你们是我记忆里最美的风景。

别离是首诗,是首遗憾的诗;

多想,再给你们讲《丑小鸭》的故事;

多想,再和你们做一次游戏;

多想,再和你们唱一首童年的歌。

别离是首诗,是首放飞希望的诗;

难忘今日的离别,铭记曾经的理想;

愿你们的心插上翅膀,随梦想一起飞翔!

2、调查学生了解的现代社会中的送别方式。(照相、录相、送贺卡等)

3、引导学生用平板电脑记录下今天与老师们分别的难忘时刻。

一、课前交流

学生欣赏送别时画面的图片,配音乐《送别》,再交流谈感受。

活动2【讲授】学习古诗

二、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检查预习,理解题意

1、抽读课题。(预设难读生字:孟、陵)

2、调查朗读预习。(调查学生对古诗的读、背情况)

3、调查对诗人的了解。(简要介绍李白、孟浩然)

4、根据自己的理解,说题目的意思。

(二)理解诗意

1、调查以前理解诗意的方法。(借助注释、字典、图片),引出电子书里的理解诗意的方法。(运用资源链接)

2、学生自学:借助注释、图片、资源链接,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探究:练习将每句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表达清楚、明白。

4、全班交流。

5、欣赏诗句里的画面,感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有感情朗读古诗

1、探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A、探究送别的地点,时间,指导学生将地点和时间读出来。(朗读技巧:一停一顿)

B、自学“李白、孟浩然相识相别的故事”,体会不舍之情,并在小组里练习诗句的有感情朗读。

2、探究学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A、探究“孤帆”,试读出“孤帆远影”和“碧空尽”。

B、探究“李白是否离去?”,引出李白对孟浩然的不舍之情,并练习朗读。

3、在音乐声中有感情读古诗,并练习背诵古诗。

活动3【活动】探究送别文化

三、初步感知古人送别文化,能够用简单的方式表达。

对于古人来说,交通特别不方便,一次分别或是10年不见,20年不见,亦或终身不见,所以他们特别珍重这离别的时刻,或是像李白一样以诗作为赠别,或是以物作为赠别,或是折柳送别,今天我们来浏览一个关于送别故事、歌曲和诗句的电子资源包。

1、学生打开电子资源包,自主浏览。

2、调查学生感兴趣的类别,并指定地点,让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自己选择合作伙伴,重新组合小组。

3、出示学生任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任务:

诗句:我们可以读懂诗句的意思,读出送别之情。

故事:我们可以讲一个送别的故事,还能表演。

歌曲:我们能带大家欣赏歌曲,感受离别的场境。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内容。

活动4【测试】当堂测评

四、当堂测评(附习题)

(一)分发试题

1、故人西辞黄鹤楼中“辞”的读音是(  )

   A:cí B: chí

2、选择诗句正确的朗读节奏(  )

   A:烟花/三月下/扬州   B:烟花/三月/下扬州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讲的是(  )

   A:李白送别孟浩然   B:孟浩然送别李白

4、古诗中“故人”的意思是(  )

   A:老朋友 B:故乡的人

5、多选题:古人送别的方式有(  )

A:打电话送别  B:折柳送别  C:写诗送别

  (二)教师反馈学生答题情况

活动5【作业】拓展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了解古人的送别文化,其实现代人也有自己的分别方式。

1、师朗诵六年级老师写给学生的送别诗《别离是首诗》

别离是首诗,是首悲伤的诗;

朝夕相处的日子啊,就这样匆匆翻过;

你们是我记忆里最美的风景。

别离是首诗,是首遗憾的诗;

多想,再给你们讲《丑小鸭》的故事;

多想,再和你们做一次游戏;

多想,再和你们唱一首童年的歌。

别离是首诗,是首放飞希望的诗;

难忘今日的离别,铭记曾经的理想;

愿你们的心插上翅膀,随梦想一起飞翔!

2、调查学生了解的现代社会中的送别方式。(照相、录相、送贺卡等)

3、引导学生用平板电脑记录下今天与老师们分别的难忘时刻。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12 小木偶的故事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相关资源

《21 搭石第一学时》
大小:
《21 搭石第一学时》
大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
大小:
《17 长城第一学时》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