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21 搭石第一学时》

《《21 搭石第一学时》》内容:

共1课时

21 搭石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材分析

  走进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便会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2学情分析

  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学习习惯。

4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质朴语言背后的秀美意境,淳厚深情。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5教学过程 5.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们,谁能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家乡的可爱之处呢?(学生发言)

有一位作家,他叫刘章。他就出生于河北的一个小山村,他和同学们一样对家乡满含着热爱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片散文《搭石》。(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初识搭石

二、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

(生自由读课文3分多钟)

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课件出示,教师指图,这摆放在小溪里的石块就是搭石。 全班齐读。

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师:什么是脱鞋挽裤?

生:脱下鞋子,卷起裤腿的意思。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1:脱鞋挽裤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生2:脱鞋挽裤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3:脱鞋挽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生4:脱鞋挽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生齐:脱鞋挽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师:请大家注意这红色字体,你发现搭石有什么特点?由此你想到谁?(齐说:乡亲们)你怎样来评价刘章爷爷的家乡人?

(师相机板书)

活动3【讲授】品味搭石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师:善良的乡亲摆搭石,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师: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

(生静静地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

四、深入体会,品味走搭石

师: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生: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假设你就是这位上了年岁的人,老师来当一名临时记者,可以采访你几个问题吗?

预设:我看您在这忙了一会儿了,您在干什么? 这里不是已经摆好搭石了吗? 你不是急着赶路吗?   怎么还要踏上几个来回呢? (谁还愿意把老人的心里话说出来)

小结:原来家乡人心里想的是别人啊!指板书 这真是一位善良的老人啊!课件出示,让我们重读这红色字体,体会老人的爱心。有感情地朗读)

生:我找的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

师:齐读两遍。

(生读)

师:这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变红)男生来。

(男生读一遍)

师:“人影绰绰”要读准确,女生读。

(女生读一遍)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联系文中的语句解释一下。

生: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不要忘了,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所以家乡有句俗语叫(紧走搭石慢过桥。)教师引领学生一起回答。大家可要小心了。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6: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带领学生用手做动作。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师:前面的——

生(组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组2):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引导学习“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师:“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生答。

师:不错,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师:你知道“绰绰有余”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师:那么“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课件。指名读词。

切换课件  这两个词是叠词做后缀,要读的缓慢深情。师范读。指名读。

师: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人影在水中摇晃。(全班再读)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画一般的美感

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生齐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生再次融情朗读)

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走出了和谐美。所以说这是家乡的(板书)——

生:一道风景。

五、展开想象,体会让石图

师: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

师: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

(男生齐读“如果有两个人……”)

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会带着问题读书,这有个生字(课件中“伏”字变红),齐读三遍。

生:fúfúfú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生自由地读几遍)

师: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伙子。

(一男生上台)

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

(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师: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生:一道风景

六、激发想象,练习表达。

师: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出示课件。

师:假如……假如……谁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再说说你心中的假如吧。

(生发挥想像想)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

生1: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会用强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生2: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一定会接过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还会提醒外乡人“紧走搭石慢过桥”。

生3:假如有残疾人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会脱鞋挽裤,不顾水凉,小心翼翼地扶他过搭石。

师: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这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接着故乡的小路,也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活动4【讲授】升华感情

七、总结

师:通过这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这搭石不再是普通石块,他浸润着刘章爷爷家乡人善良,谦让,敬老的美好感情。也许有一天,搭石会消失,但这种美好的感情会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板书: 21 搭 石

  善良  谦让    敬老 

 

家 乡 的 一 道 风 景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21 搭石第一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21 搭石第一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游山西村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21 搭石第一学时》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21 搭石第一学时》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

《21 搭石第一学时》相关资源

《21 搭石第二学时》
大小:
《21 搭石第二学时》
大小:
《11 去年的树第一学时》
大小:
《9 巨人的花园第一学时》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