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网图标 教育资讯 学前教育 K12教育 STEAM教育 考试相关 学校动态 教育机构
用户登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内容:

共1课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习目标

1.熟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想像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大多是10岁左右的孩子,他们对古诗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因此不必让学生必须把古诗意思说出来,只要理解就可以。另外学习古诗不能忽略了古诗文内涵,阻碍了学生的阅读积累。既消灭了学习的兴趣,又消灭了学到知识的可能性。古诗学习应该做到 “三要”:诗句要反复诵读,诗意要大致了解,诗篇须熟读背诵。

3重点难点

感悟诗境,指导朗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的古诗了,你记住了哪首呢?谁能来背一背。

指名学生背诵。

孩子们真厉害,会背诵的古诗这么多,但如果我说出一位大诗人的名字,你还能很快地背诵他的古诗吗?(李白)

指名学生背诵。

我们学过李白的《赠汪伦》,这情意比桃花潭水还要深啊!让我们表再来感受一下。齐背后两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另外一首的送别诗。板书课题(四个生字,正音书空“陵”两遍)

活动2【讲授】学习古诗

二、解题

1.个性读题

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这么长的题目应该怎么读呢?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

我们一起来读诗题。(齐读) 你读出了什么?(课题里藏着一个地名一个人,是谁呢?顺势了解)学生反馈

2.感性读题

大家的理解很准确,当时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名一别,名是著名的名。(手指课题)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虽然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但是他们热爱自由,潇洒飘逸;他们互相仰慕,情投意合;他们才华横溢,诗才出众。所以他们成了相见恨晚,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么好的一对朋友在这一天就要分别了,他们一定会很舍不得,他们在分别了说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体会他们当时的那种难会舍难分。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请大家自由地朗读古诗,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

3.划节奏读诗

4.齐读古诗。

四、感悟诗境,品读古诗。

1.学习一、二句。

师;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哪位同学能快速地在前两句诗中找出两个地名?

 指名学生反馈,找出相对应的位置,并相机板书。

引读: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生接)西辞黄鹤楼。这“故人”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知道的?在这里指的是谁?孟浩然在黄鹤楼辞别了诗人去扬州要顺流而下,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生接)下扬州。

孟浩然在什么时候下扬州?(烟花三月)。这三月是什么季节?(春天)。说到春天,你会想到怎样的画面?用词语说出来吧,你也可以用我们学过的诗句表达出来。

指名学生反馈。鸟语花香、花红柳绿、引人入胜、美不胜收

这么美丽的阳春三月,作者有心情去欣赏吗?这么好的朋友要离开,李白当时的心情好何呢?如此好的朋友就要离开了,李白心中除了伤悲,还有更多的话想要说,如果你就是李白,你会对孟浩然说什么呢?孟浩然听了又会怎么说呢?

过渡:是啊!千言万语都难以诉说自己心中的那份离别之痛,不忍别,终须别。孟浩然还是乘船走了,可李白却还站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呢?(船)你从哪儿知道的?

2.学习三、四句。

 师:是啊,李白在望江上的船,他看到了几只船?(一只)你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生:孤帆。

 师:“孤帆”是什么意思?

 生:孤孤单单的一只船。

师:奇怪了,那可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为什么诗人只看到了一只船呢?

 生:因为诗人把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的身上了。

 师:诗人的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诗人的心中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只有孟浩然的-----孤帆.(板书)

 师:望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谁来读读这一句。

 师:孤帆远影碧空尽。这个“尽”是什么意思?

 生:消失

 师:什么消失了?(船)但是什么却没有消失呢?(李孟之间的友谊)所以李白一直站在黄鹤楼上望,他在看什么呢?你是从哪句知道的呢?

 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唯见”是什么意思?

 生:只看见。

 师:只看见江水了,李白为什么还不离开呢?

 生:舍不得啊!

 师;这又是一种怎么样的情呢?

 生:依依惜别,难舍难分。、

 师:怎么样才能读出这份难舍难分呢?自己读读。

 师:帆尽了,可情未尽啊,把“碧空尽”和“天际流”降下来,延长一点读就更有味道了。一二组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三四组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如江水般绵绵不断的厚意。男同学站起来吧。让我们一起送孟浩然。这是豪壮的相送。女同学你们也来送送他。这是柔情的相送。男女赛读。

 师:我的眼前是那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那一个个翘首东望的李白:

 (1)帆船渐渐远逝了,已成了帆影。李白没有离去,他望啊望啊,心是不禁涌起-------(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帆船渐渐远逝了,已消失在蓝天碧水的尽头,李白还是不肯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默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帆船消失了,只剩下那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想起昨日种种,他踮起脚来,又在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活动3【活动】小练笔

3.帆尽了,可情未尽啊!李白看着远去的帆船,心中想起昨日的种种,一定还有千言万语没有对孟浩然说完,拿起你的笔,把李白的话说出来吧,呈现在你们的纸上。

出示:故人的船已渐渐远去,李白不禁想:----------------------

学生动笔写,指名反馈。

活动4【活动】背诵

4.背诵。

 这深深的情,这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千古名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来感受李孟之间的感情吧。

活动5【活动】拓展

五、拓展

黄鹤楼的这一别别出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和李白之间的厚意。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出示:

江下行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滚滚长江东逝水,不思量,自难忘。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也一定会再次深情吟诵……

 短短的40分钟马上就要过去了,我们也要说再见了,离别之际把这首动听的歌曲送给大家,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李白与孟浩然的真情,体会友谊给我们带来的温暖与感动。播放歌曲〈烟花三月〉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六、课后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收集其他的送别诗。

www.jyzyw.com教育资源网提供。

以上为内容(若无内容,请点击右侧“我要下载"免费下载完整的资料):

注意事项:

1.转载请注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DOC出处!本文地址:链接详见浏览器地址框,谢谢。

2.本站素材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

总之,综上所述如果您发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资料有错误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核对并更改以便帮助您和其他人可以正确学习使用。

最后推荐给您《21 搭石第一学时》, 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我们热切地希望您也上传自己的学习资料分享给别人,谢谢! 关键词:小学语文、DOC免费下载

资料信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DOC资料信息
  • 科目: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9年12月30日
免费下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DOC下载
(部分手机浏览器不支持下载,请使用电脑进行下载)用户登录后,免费下载,无病毒,无弹窗,无干扰链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第一学时》相关资源

《7 蟋蟀的住宅第一学时》
大小:
《7 蟋蟀的住宅第一学时》
大小:
《13 白鹅第一学时》
大小: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学时》
大小: